英国论坛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各国已经意识到,如果本国政府中不储备一批真正的“中国通”的话,恐怕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就会占据不利。而从小学生时代便开始培养“中国通”,更成为各国政府的一致行动。
英三大高校联手打造
与新加坡相似,近年来英国也十分看重对“中国通”的培养。2007年7月,由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布里斯托大学,三大高校共同参与的全英高校中国研究中心(简称BICC)正式成立。这是英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校际中心。据悉,BICC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英国官方的支持。目前,BICC三所大学每年共招收6名英国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对他们进行两年的汉语强化教学,然后再过渡到博士阶段的研究。
牛津大学的一位专家说,BICC的目的一是提高在英国汉语教学工作的素质;二是特别为了研究生的培养,“因为英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中国研究的专家非常的少,本地人非常的少,为了培养下一代的中国专家,我们设计了一些新的硕士和博士”。此外,BICC会特别重视对现代中国的研究等各个方面。
据悉,几大高校间联合开设专门的中国研究中心在英国还是首次,尤其是牛津、曼彻斯特以及布里斯托互相补充,这会使得对中国的研究非常健全。
美政府“中国通”数不胜数
如果说,英国和新加坡是近年来才愈发重视对“中国通”的储备,那么美国相比之下似乎就更加有先见之明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中美两国就签订了短期汉语学习协议。由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学会负责从全美高校选拔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并为优秀者提供奖学金。正是这个培训项目,走出了当今的美国财长盖特纳。
1981年夏天,也就是项目启动的第二年,盖特纳和其他30名美国学生来到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一年后,他又转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学习。盖特纳和同学们走遍了北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人文,并开始通过中国人的眼睛看美国。这令他日后受益匪浅。盖特纳可以被称为最成功的“中国通”储备人才。
有专家说,在未来中美谈判桌上,如果有美国官员能操流利汉语直接谈判,也大可不必感到惊诧。在美国将美中关系定位为“21世纪最重要双边关系”背景下,对华工作的资历和经验,已渐成美国政府官员晋升的重要资本。“中国通”可以说现在遍布美各涉华政府部门,并担纲要职。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各大智库也早已开始了对“中国通”的储备。据悉,这些著名智库里的“中国通”几乎都有在政界、学界乃至商界摸爬滚打的经历,个个都身手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