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华声报上海消息: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12日在中国东部城市上海拉开帷幕。据国际在线消息,据从论坛上了解到,中国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高校也逐渐成为外国教育机构青睐的合作伙伴。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校之一。近年来,这所高校将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该校已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大学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全日制留学生人数超过1700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先生指出,北师大从这种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受益匪浅。他说:“在(同)国外的合作交流当中,首先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然后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来做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工作;第二,在具体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这种交流合作,都会不同程度使中国的学校受益。第三个方面,(国际合作)也提高了北师大的国际声誉。”
据了解,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中国高校目前都在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统计显示,中国已与17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数量已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仅200多所,发展到目前的2000多所。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外高等学校的合作也开始出现了从浅层次的互访、引进教材,向双方合作办学、合作完成科研课题等方面转变。目前,许多外国教育机构已把中国高校作为他们良好的合作伙伴。
瑞典皇家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这所学校的校长安德斯·弗罗德施特洛姆先生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与中方大学开展的合作,为瑞典皇家工学院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与中国的许多大学开展了合作,比如,与大连理工大学在太阳能技术领域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山东大学合作开展了工业生态技术的研究;还与浙江大学建立了光电子联合研究中心。我们(在合作中)彼此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到瑞典,也会有更多的瑞典学生到中国留学。”
安德斯·弗罗德施特洛姆先生还透露,就在召开本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前夕,他们学校与中国复旦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微电子、纳米技术领域研究生的计划。而在这次论坛上,来自美国、法国等国家高等院校的校长也纷纷表达了将进一步深化与中方大学合作的意愿。
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女士在出席论坛的开幕式时表示,今后中国将继续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高层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在世界科技水平总体领先于我国的情况下,开放式培养是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同海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开发研究中心,共同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据了解,中国除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外,还积极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提供一定的帮助,同它们分享中国在教育、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比如,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提供政府奖学金资助的非洲国家留学生已超过2万人次;此外,中国还向非洲派遣了500多名专业教师,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薄弱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