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留学生的字眼,很长时间里似乎只针对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而在不知不觉之间,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数字已经超过了中国的出外留学生。人民日报最近报道称,2005年来华留学生数量突破14万人,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生数量最多、生源国家数量最多、就读学校数量最多的一年;而2005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85万人。
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出口出现的顺差。留学生的多少是和国家实力息息相关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于外国人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眼下诸多来华留学生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国经济,从而把握个人的发展机遇,这和单纯的文化吸引力是有一定差距的。
说到文化吸引,中国最知名的留学生大概可以从唐朝说起。仰慕中国的文化,日本、朝鲜经常派人来学习,那时的中国是全球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这种情况在1000多年后重现,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毕竟近现代以来,中国留学生海外求学,都是希望嫁接先进经验来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改革开放开始时出现的留学热,同样也是希望学习别人先进经验来振兴中国经济。
出去12万人,进来14万人。数字的对比很清楚。有专家认为,这一现象有着永久逆转的趋势。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看,这个论断是有理有据的。大规模的留学生交流,有利于中国认识世界,有利于世界更清楚地认识中国。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把握这种趋势,充分利用教育出口顺差中的文化输出机会。
有人说,当今国际主流价值观,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不是说中国文化没有竞争力,而是因为中国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国际社会并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实情。事实上,那些在中国生活过较长时间的外国朋友,都会因为了解到中国实情而对中国的态度有所改观。比如抗战时期的斯诺,比如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理,这些美国记者通过亲身经历而对中国产生了良好的感情。
眼下,14万外国青年愿意来中国求学,这是中国推销自己、树立形象的好机会。语言或许是障碍,但不是绝对的障碍。尽管国际教育界公认,中文是世界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其难度远远高于欧洲语言。但是我们同样清楚,中国的经济腾飞给全世界的青年都带来了机会,来华留学生在成本和机遇之间有着清醒的度量。留学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观光,一般的旅游观光只是“文化猎奇”,而长时间地接触中国最普通人的生活,更容易产生“文化认同”。
有了“文化认同”,中国自然就有了展示优秀文化成果的机会。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大量引进留学人员,正是推销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