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
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本月在线发布的文件显示,贺建奎团队之前一直在招募志愿者夫妇,以创建第一批基因编辑的婴儿。
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实验对象是一对双胞胎,而其中一个婴儿没有编辑成功,这也让人担心是否会出现因“脱靶”而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贺建奎还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 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根据临床试验文件中的描述,研究人员将使用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来修饰人类胚胎基因,然后将其移植到女性子宫中代孕发育。
贺建奎团队此次实验的相关注册资料(来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临床试验数据也显示,研究人员将会对胎儿进行长达 24 周或 6 个月的基因检测。外界之前也一直猜测,这些移植的胚胎是否被终止妊娠,或者还是已经出生。
该消息一出,立刻在我国引起了无比广泛的关注,在朋友圈迅速刷屏,10万+此起彼伏。医院、学校、主管部门等各方也迅速做出反应和表态。其中的惊心动魄,相信大家都有耳闻和感受。
与此同时,该消息也迅速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炸”了朋友圈:
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某遗传学杂志编辑Kiran Musunuru博士对此表示:“这是不合情理的......人类道德和伦理都无法接受。”
MIT评论这样写道:它引发了全球的强烈抗议和科学家们的抵制,因为现在还没到时机。
“太早了。”加州Scripps转化研究所所长Eric Topol博士表示,“目前我们理解一个基因都是大问题。”
但也有人对此持肯定态度,著名的遗传学家,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为试图对艾滋病毒进行基因编辑辩护,他称艾滋病是“一个重大且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威胁”,“我认为这是合理的。”
“如果是真的,这个实验太可怕了。”牛津大学实践理论性教授Julian Savulescu这样说道,“胚胎本身是健康的,没有已知疾病。基因编辑本身是实验性的。如果出现脱靶,可能在早年或者晚年任何时候出现遗传问题,包括癌症。”
“现在HIV有很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办法。这个实验可能使得健康的儿童面临基因编辑导致的遗传风险,没有必要这么做。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是违法的。”爱丁堡大学生物伦理学家Sarah C
han博士表示,如果是真的,那这个实验面临严重的伦理问题。“无论报道是否属实,故意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博眼球,这些主张都是不负责任和不道德的。”“这会使人们两极分化,对本身就质疑和担心科学的人来说,会加深误解。”
在伦敦大学从事妇女生殖健康的Joyce Harper认为,在当下用基因编辑人类胚胎来抵御艾滋病还太早,这是很危险和不负责任的。她表示,需要用很多年的研究来证明干预胚胎的基因组不会带来副作用。基因编辑被用于胚胎移植之前,还需立法和公众讨论。
北海道大学生物伦理学家Tetsuya Ishii也认为,将基因编辑用于胚胎来减少HIV感染是没有道理的。即便母亲HIV阳性,还可以通过剖腹产来避免分娩期间传播感染。
——村上春树
伦理审查存在漏洞
在科学家看来,就算技术上百分之百准确,中国科学家率先“越线”进行人类基因编辑,也是一个超越技术的伦理问题,涉及人类生存和前途。
“谁来对这两个孩子负责?”孟安明说。
《中国科学报》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官网下载的该项目《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以下简称《审查申请书》)显示,该项目曾于2017年3月通过了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符合伦理规范,同意开展”。
贺建奎课题组还在《审查申请书》中称:这将是超越201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体外受精技术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将为无数重大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
国家卫生健康委生命伦理专家委员会的一位委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这是重大的伦理问题,医院伦理委员会没有资格审查涉及人类基因这样的临床试验,应向上一级、甚至国家相关部门提交。”
医院伦理委员会往往只有对简单的药物试验、手术等进行审查的能力和资格。
2016年10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
而对于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委员会的管理采取“备案”的形式,由地方卫生部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但该办法尚未界定哪些试验应当向上级卫生部门提出伦理审查申请。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研究院教授李天晴向《中国科学报》介绍,这项研究已经突破了多项规定。
根据国际干细胞协会2016年发布的《干细胞研究和临床转化指南》,基因组修饰的人类胚胎包括对核DNA进行工程修饰的人类胚胎,或从核DNA经过修饰的人类配子中产生的胚胎,这样的胚胎禁止植入人或动物的子宫进行研究,因为“国际上普遍认为这类实验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会引起重大的伦理问题,且在许多司法管辖区是非法的”。
2003年,我国科技部和原卫生部联合下发《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其中也明确指出,不得将遗传修饰获得的人类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
最后,上述卫生健康委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表示:当前,竞争性科研决定了科学家们的关注点在“技术上不落后”上,来不及考虑伦理问题。
“这是全世界科学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当前,应从程序上、制度上来加强对科学研究在伦理方面的把关。
122位科学家联合声明
正是由于技术上的风险和伦理争议,122位科学家11月26日下午发表联合声明,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这项研究。
截至11月26日晚上9点,另有78位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科学家通过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薛宇的科学网博客发布“联署声明”。
声明中表示,科学家应当有基本的职业操守,科学研究的伦理底线不容突破;生命科学或医学相关技术,在未能充分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前,不能贸然应用于人体;建议相关部门彻查此事,同时推动中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及应用相关伦理法规和制度的完善。
贺建奎担任董事长的瀚海基因公司向《中国科学报》发送的一段视频中介绍,这对婴儿的胚胎在被放回母亲葛女士的子宫前,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评估了基因手术的效果,结果显示,手术如预想的那样安全进行。
“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伦理终将站在我们这边。”贺建奎在视频中用英语表示,“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
同时,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多个相关机构也对此进行了回应。
批准这一试验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曾被媒体怀疑为“莆田系”医院,这家医院向媒体公开否认其进行了该试验,称“这件事不属实,我们没有接收过相关信息”。
据媒体最新报道,院方工作人员表示,医院正在对该申请表的真实性进行调查,审查申请表上涉及的黄华锋、褚振忠、邓兴书三人确实在该院工作。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就“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发布声明称,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未按要求进行备案,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调查。
11月26日晚间,南方科技大学发表声明称校方“深表震惊”,该项目负责人副教授贺建奎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
声明指出,此项工作为贺建奎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该校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校方将立即聘请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深入调查。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