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与往年相比,2003年的人才市场有点儿特殊,非典、首届大学扩招和春季生毕业以及洋猎头、洋中介进入中国,都对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在2004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青年报》刊出专稿,对2003年的人才市场进行了年终大盘点,归纳出值得人们关注的十大看点。该文认为,这十大看点分别是:
一、首届“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召开二、非典给网络招聘会带来发展的契机三、香港实施“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四、“海归”贬值引发留学思考五、权威部门首次公布高校就业率六、教育部在高校就业工作问题上,提出了“一把手工程”七、北京首届女生招聘会引发争议八、灰领人才成为稀缺人才,我国向资格社会转型九、全国人才市场免费为毕业生服务十、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上日程本网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一、首届“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召开
9月13日,“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在北京新大都酒店召开。数百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各级各类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参加了此次论坛。此次“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就中国大学生就业在新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尤其是新形势下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作了深入探讨,分析和研究了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新特点。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专题演讲、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认识及对策、大学生就业和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国际化探讨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都面临着一个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次论坛为中国大学生就业与企业的人才战略提供了一些前瞻性的思路和研究成果,为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搭建了一个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互动的平台。
二、非典给网络招聘会带来发展的契机
SARS使得现场招聘会停开,为网络求职带来了机遇。2003年网上人才交流会表现得异常活跃。从前程无忧发布的无忧指数来看,“五一”之后第一周,51job.com的日均浏览量达到了近500万人次,企业的求职信息也猛然提升了10倍,有接近2万个新增职位在51job上出现,而这一周求职者通过51job.com发送的简历数也达到了每天11.5万份,这也比之前增加了近50%。
7月25日到31日,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协会共同举办了“全国人才市场首届毕业生网上招聘大会”,为解决2003年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大会期间,共发布招聘职位11600多个,用人信息50000多个,有50万学生投放了简历。鉴于首届招聘会的成功,12月17-23日国家人事部将再次联合各方力量举办第2届全国人才网络招聘大会。
但网络招聘会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求职招聘方式,在目前市场诚信度较差、网络还不普及以及人们的惯性思维等因素的制约下,网络招聘要跨越的门槛还很多,距离其真正火起来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香港实施“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从7月15日开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实施新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开始突破专业限制广纳内地贤才。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和经济合作日益频繁,香港本地企业对内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逐步放宽内地人士来港工作的限制,1999年底推出了“输入优秀人才计划”;2001年6月实施适用于资讯科技界和金融服务界的“输入内地专业人才计划”;今年7月推出“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取代原有的“输入内地专业人才计划”,从而更有效地满足香港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
据悉,该政策推出后,截至12月9日,入境事务处收到1545份输入内地人才的申请,已批准1143名内地人才来港工作。在批出的申请中,以从事学术研究者最多,有157份源自制造和贸易行业。
四、“海归”贬值引发留学思
10月,在北京的一场海外留学人员专场招聘会上,北京某科技种植公司打出了某职位1000元的月薪价码,这与以前动则几十万元的年薪已不可同日而语。调查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有近60万国人留学海外。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15万人学成归国,而且,近两年归国人员还在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归国潮面前,许多曾经抱有“镀金”想法的留学人员发现,“海归”的名片并不能使他们成为招聘市场中的抢手人才,不少人不得不为寻找满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
前几年,留学还只是少数“精英”学生的专利。如今,随着国外教育机构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一些国外高校的门槛一降再降,出国留学越来越容易,一些学习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也因此有了拿钱混张“洋文凭”的机会。几年前令人仰慕的“海归”,如今逐渐失去了头上的光环。相反,随着国内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才市场的成熟,国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理性和实际,“洋文凭”与高薪、高职之间再没有必然的联系。海外留学的经历,已不再是一条获得职场成功的绿色通道。
五、权威部门首次公布高校就业率
4月,全国74所高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首次正式向社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北京大学等24所首都高校去年本专科就业率位列第一梯队,就业率达到95%到100%;全国绝大多数部属高校就业率在70%至100%之间。
高校就业率排名则由教育部所属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中心公布,其目的之一是希望高校把就业与招生的重要性“等同看待”。虽然就业率并不是反映高校办学和管理水平的惟一指标,也不是反映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的惟一指标,但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毕业生的就业率仍将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就业率的公布绷紧了高校的神经。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北京一些院校专门成立了就业处;或将招生和就业合并,成立了招生就业处,打破了以前“只管招不管就业”的局面。
六、教育部在高校就业工作问题上,提出了“一把手工程”
11月7日,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统筹和协调力度,真正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突出重要的议事日程,将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明确要求各高校不能只管招生不管就业,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要适应就业工作需要,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
七、北京首届女生招聘会引发争议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有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认为女生专场没必要,也有用人单位参加女生专场,为招那么几个人要布置展台,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不划算。
去年年底,一场定于11月23日下午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的女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因为邀请不到用人单位而无奈流产。12月,北京首个女大学生招聘专场在中华女子学院召开,共有55家单位带着300多职位上门招收女大学生,同时学生在应聘时也进行了相关专业的才艺表演,让招聘单位看好再聘。一家招聘公司的负责人介绍,从招聘情况看对女大学生还是满意的,他认为虽然一些职业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但女性同样有自己的优势职业,而女大学生要比男学生更细心更踏实,容易在一家单位长期干下去,跳槽的情况明显少于心气高的男学生,所以愿意招聘踏实肯干的女大学生。
八、灰领人才成为稀缺人才,我国向资格社会转型
上海首届“灰领”职业大赛颁奖典礼12月7日在上海国际新闻中心举行,这标志着由上海市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的“灰领”职业推介活动圆满结束。有关专家指出,一系列的“灰领”推介活动,使“灰领”概念正式提出,标志着我国从“学历社会”向“资格社会”的转型已经开始。
“灰领”是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心智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它兼有“白领”和“蓝领”的共同特征。据悉,目前全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1.4亿人,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高级技师只占0.41%。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近日在上海首次举办的“灰领”推介会上表示,上海将大力造就一大批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灰领”人才,以适应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定位的要求。据悉,基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要求,第二产业中的核心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创意产业将作为上海培养“灰领”人才的主攻产业方向。目前,广告创意、网络管理、会展策划、服装设计、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师等25个大类的岗位,都被冠以“灰领”,他们将是体现上海未来发展特征的先导型职业人才。
九、全国人才市场免费为毕业生服务
12月1日至7日,国家人事部启动“全国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免费为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各级人事部门及人才中心、人才市场、人才信息网站、毕业生就业网站,在全国范围内以统一时间、统一名称共同参加。毕业生们既可以通过现场招聘会与用人单位见面洽淡,也可以上网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
这次就业周采取了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联合举行的方式。全国各地共举办现场招聘会90多场,参会单位近5000家,参加就业周网络招聘会的毕业生也超过了77万人,是历届网络招聘会中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就业周期间,在很多城市的招聘会现场还开设了一站式服务窗口,让毕业生在找到工作的同时就能办理好户口、档案等相关手续。
全国范围内免费为大学生服务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表现出了政府部门和人才机构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一般的关注。
十、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上日程
中国国家人才网的陈晖告诉笔者,根据今年5月份中央有关会议的部署,年底将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有关人士认为,这必将给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也无疑将对人才的流动、建设、开发、培养、利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迎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高潮。专门研究人才战略的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日前表示,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入世之后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教兴国”之后提出的又一项新的国策。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据介绍,中央人才协调小组设在中组部,组长是贺国强。
另一方面,人才储备提上日程。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在人才储备上,一直比较薄弱。随着全国各地每年不断新增的毕业生人数,如何有效地储备这些人才,为用人单位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是人才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又一新问题。2003年,福建省在人才储备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列。目前,国家人事部正着手在全国推广他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