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秋高气爽,对于金秋的北京是名副其实的,虽然短暂,却让人流连。
国庆前后,秋天的北京迎来了“留学”的秋天。
先是9月24日代表2000多名留学回国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的30多位高校青年教师,汇聚北京大学英杰会议中心,共庆该计划15周年。
接着是9月30日代表16万留学回国人员的311名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22家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的代表齐集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国家的表彰。
然后是10月8日代表欧美同学会11000多名会员的3000多名会员,端座人民大会堂,聆听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留学人员和留学工作的重要讲话。
我们不妨要说,2003年秋天在北京接连召开的与“留学”相关的三个会议,带给我们厚实的“留学收获”。
“资助优秀青年教师计划”自1987年设立以来,15年间共资助了2019名高校教师,被他们称之为回国后的“第一块馒头”。15年前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是什么整体水平,15年后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又是什么状态,两相比较,该计划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正是这一早在15年前,大家都认为是留学人员回国的“收获”期到来之际而设立的计划,使得我们很好地在急需人才之时吸引了众多留学人员到高校任教。
15年间,因为这“第一块馒头”而后获得更多更高资助的留学回国人员不计其数,取得成就者也不在少数,当这“进步者”中有院士有部长的时候,你会感到“留学”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9月30日的表彰活动,从新华社通稿照片中,我们不能完全辨清胡锦涛这回在人民大会堂握了哪几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的手。
我们不难回忆起,同样是在人民大会堂,江泽民至少握过冯长根、李建保两位留英留日回国博士的手,冯长根如今是中国科协副主席,李建保当了青海大学的校长。
再往前,虽然不在人民大会堂,但邓小平在北戴河握过留法归国博士马颂德的手,马颂德早已从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成长为科技部副部长。
记忆中,我们还能从经典老照片中回想起,毛泽东当年也有过与李四光、钱学森等新中国成立之初回国的老“海归”们在一起时的情景。当然,李四光们也都一一成为了他们所在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也就是说,当历史的接力棒转交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的接力棒也转到了更新一代的留学回国人员手中了,诸如邓中翰、程京、刘武君们。
当然,我们感兴趣的远不只是新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握住了哪位留学回国人员的手。关键的,当是党中央、国务院选择纪念邓小平做出关于扩大派遣留学人员的指示25周年这样一个契机,决定在国庆54周年前夕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批准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六部委联合表彰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而且,胡锦涛还与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四位政治局常委一同会见与会代表并作重要讲话,曾庆红并出席表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
作为表彰活动的一个“后续”,曾庆红又在国庆佳节当天携中央、国务院各方重要人士看望不同时期回国的钱学森、金怡濂和屈冬玉三位留学回国人员。
国庆长假上班后的第一天,就在我们尚未完全领会此前胡锦涛和曾庆红有关留学人员和留学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时候,胡锦涛再次在人民大会堂对留学人员和留学工作发表重要的长篇讲话,而且新华社在当天就播发了讲话的全文。
这一次,胡锦涛参加的是有90周年历史的欧美同学会的庆典,此前,邓小平以留学人员的身份为欧美同学会会刊题写过刊名,江泽民以留学人员和总书记、国家主席的多重身份在欧美同学会80周年庆典上发表过讲话;这一次,胡锦涛面对的是台下数千名各界留学人员;又有贾庆林、曾庆红、黄菊三位政治局常委一起出席。这绝对是一个信号。它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执政一年后,再次更加明确地把留学人才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胡锦涛和曾庆红的讲话,都一再强调了这一点。
这也许是一个标志。它昭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自己的执政理念之中,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留学工作和留学人员的重要作用。胡锦涛和曾庆红的几次讲话,都把留学工作和留学人员的作用与时俱进地提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这也应该是一次转折。我们注意到,胡锦涛和曾庆红的讲话,既强调了党和国家一贯的留学工作方针和政策,也对留学工作和留学人员提出了新的理解和新的认识,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实践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提出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国战略之后,又把留学工作提炼和推进到一种新的层次和境界。这也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的现实要求。
如是,在秋天的“留学收获”中,我们期待着更大的更多的“留学果实”和“留学举措”。对此,海内外中国留学人员,全国留学工作界,为之振奋。(文/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