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时间到了5月底,毕业论文的导师分配下来了。我的导师是 Dr. Annette Hill。我第一个学期上了她的 Media Research Methods,我的两篇论文都一般,只有60来分,所以我有一点怵她。她是一个很严厉和很严格的女人,有同学暗地里叫她 Annette “Hell”,一开始我还是有点心理阴影的。因为我的论文和她的专长是不谋而合,我就要在未来3个月在她的指导下对我的“论文宝宝”进行“胎教”了。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论文导师,但是并不意味着导师随时可以 available,甚至按照规定,导师对学生进行的 tutorship 是有时间长短限制的。我这个导师假期要去旅游,又有个 conference holiday,所以她事先就定了个 tutoring schedule,只有三次,但在我的努力下,又争取到了另外一次见面机会:第一次是讨论题目和研究方法,第二次是呈交写作时间计划,第三次是提交理论和研究方法部分的第一稿,第四次是提交全文第一稿后的讨论。
第一次见面
6月初,我与导师进行了第一次见面。
我当时还不知道我的论文题目究竟怎么定好,所以心里一直打着小鼓。坐下来,谈开了,心情放松了很多,导师觉得我的题目很有趣,值得一写,因为这个题目很对她的胃口和专长,也很有 novelty,我从此去掉了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然而,我心里很快又压上了一块更大的石头,那就是巨大的工作量。
导师说,因为这个题目涉及的是中国的情况,我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来写 literature review 的部分。她给我列举了很多书和期刊,还包括一本去年新出的书要我去找,而且不一定能找到和我的题目有关的内容,我真担心我的视力恐怕要下降呢。
第二次见面
一周后,按照导师的要求,我交了份写作时间计划表给她。她看了,说基本上没有问题,让我高兴的是她说我的采访不用我所设计的8个组、每组5个人是不同年龄、文化、语言背景的人。她说,硕士的论文,4-6个组就够了,做18-25岁这个年龄层的就可以了,我原来的设计是为了增加代表性,但其实降低了科学性,做博士论文题目还差不多。她的直白让脸皮很薄的我有些难以接受。我又讲了一下我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讲电视报道中语言问题的书比较少),她说我看的书不够多,单是关于语言与文化理论的就要50本,还不包括研究方法的!还说我有关中国这方面的理论薄弱,急需加强,其实不是我想偷懒,而是因为我们国内本来社会学的基础就是比较薄弱。于是,导师又给了我一些书单作为参考,并提醒我,如果学校图书馆没有,可以到大英图书馆去找。我怎么这么目光狭窄呢!——我狠拍大腿!
听说伦敦市中心有一个 SOAS 图书馆(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是伦敦大学属下的一个院系的图书馆。果然有很多用中文和外文(有英语、日语、韩语、法语和德语)介绍中国的书,丰富极了,但是就是没有和我课题有关的资料,有一些可能沾边的查出来了书号但是书架上没有,有点失望。导师特地介绍要看的那本书,我尝试了通过 inter library loan(就是大学与大学图书馆之间借阅),但要等很久。通过大英图书馆的网站,我查到了这本书有藏,于是我找学校开一封介绍信,亲赴大英图书馆去查,很可惜只有一个章节对我的论文有用。不过这么一来,我还真有点做研究的味道了。
第三次见面
又是与导师见面的日子。
导师先是看了我的第三章,讲研究方法的,提了些问题,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幸好我早有准备,就知道她要这么问,所以都解释清楚了。然后她看了我要采访时要提的问题,把我的15个问题缩减到6个,问清楚了我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以后,她表示我的问题很切中主题,但是有些措辞要推敲。然后我让她再看看我前面两章——这已是第二稿了,她粗略地看了一下说大方向都对了,等到她回来我交整篇论文的第一稿的时候才会细看。她很明确地跟我讲了接下来我要做什么,比较多,也繁琐。最后,她表扬我很勤奋,很有成效。我原来觉得她很严,现在得到小小的表扬感到万分鼓舞。我最满意的是导师的提问我都答上来了。看来,写论文不是自己闷在房间里猛写就行的,还要深思熟虑,言之有理,经得起推敲才行。
接下来的日子,我就根据自己设计的问题和研究方法,认认真真地开始了我的研究。这一实际操作,很快就暴露出了我在研究方法这门课上的薄弱环节,比如提问技巧、引导讨论的方式等等,第一次这样独立地进行第一手的深访,我未免显得稚嫩,但做到第三组的深访时,我也从容了很多,开始上手了。
深访做完了,但最具挑战性的还在后面,那就是分析采访结果。我把整理出来的笔记打印出来,关在房子里三、四天,反复研读这些被采访者的话。这个阶段,我极度亢奋,因为有很多新鲜的见解是我没想到的,也为那些我预想到的见解得到了印证而高兴。一时间,我脑袋里面太多东西可写,反倒好像无从下笔了。导师说过要看上20遍,烂熟于心,看来还要加上一条:要头脑清醒。我边看,边记,边写,觉得哪些地方值得发挥一下,就做个记号,我的思路逐渐呈现出来了。
第四次见面
经过2天48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终于把论文的后面两章写了出来,完成了第一稿。反复检查、加上目录和参考书目、校对格式和拼写。在近傍晚7点钟的时候把我的论文打印了出来。这就是我的“论文宝宝”,整整50页纸,洋洋洒洒14083字,厚厚的一叠,拿在手里怕散了,放在书包里怕折了,就这样捧着我的心血之作把它装订好,装在信封里,放在了导师的信箱里。临走的时候,有些担心,生怕谁给我拿走了(其实很安全),还一步三回头呢。走出图书馆的时候,真有点不敢相信我的论文竟然这么快就出来了。但是我却一点也没有放松的感觉,反倒是更加紧张了,现在是象犯人等待宣判一样的心情,只希望导师下个星期二会对我说“可以及格”了。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只要是按照导师的指导做的,论文基本上是尘埃落定,不会有大的改动了,也就是添枝加叶,修修补补而已。
导师一边吃着沙拉,一边逐个章节地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她说,总体来说 WELL DONE,没有大问题,但是还有改进的余地。我一边听,一边记,必要的时候对导师的疑问进行回答和反驳。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怀念和导师激烈辩论某一观点的那种勇气,我也深深敬佩导师不摆架子、用开放的心胸来做学问的精神,这对我影响很大。
之后的两天,我把论文按照导师的意见又进行了修改,然后去玩了一个星期,换了个心情把论文又改了一遍,最后把定稿 email 给了导师。又过了一个星期,导师回复没有大的问题,我就欣喜地把“论文宝宝”给正式打印了出来,给它穿上了漂亮的外衣,依依不舍地送到了研究生办公室,算是正式呈交了我的毕业论文。此时,距离最后期限还有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