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英国大学招生应否考虑分数之外的数据,近年来时时引发争议。商务、创新和技能大臣曼德尔森勋爵(Lord Mandelson)本周再次把这个题目变成争论的焦点。
曼德尔森说,大学挑选新生时应当把目光投得远一些,不应仅仅注重学生的考分。
英国政府推出的大学教育展望文件提议,大学应当做出更大努力来确保不同背景的学生都有均等的入学机会。
在一些报纸的渲染性标题中,这不外乎是要让中产阶级学生入学难上加难,以求让贫困背景的学生机会增多,并由此指称这势必造成大学水准的下降。
野心有限度
教育事务评论员迈克·贝克(Mike Baker)认为,政府的实际主张却并不那么激进。
首先,政府文件强调招生的最后决策权仍然留给校方。
另外,政府倡仪大学参照的所谓综合数据(contextual data)实际上已经纳入不少大学的招生过程。
在贝克看来,这并非意味大学对较差学校的低能学生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挤到好学校优秀学生的前面。
牛津的做法
若以牛津大学为例,就能看出实际情况复杂一些。
牛津每年接到大约15000份入学申请,申请人的预期高考分数都至少包括三个A级考试(相当于高中考试)科目获取A级分数。
如何确保学校要招的新生是他们当中最合格的,同时也保障公平对待不同家庭和学校背景的人呢?
首先,牛津要求多数考生在全国统一的A级考试之后再参加一次入学考试,以此筛选出10000人参加面试,从他们当中挑出3500人,填充3200个位子。
五方面考核
为了发掘最有潜力而非仅仅是最佳现有成绩的学生,牛津大学从2009年度开始对学生背景做五方面的审核。倘若符合条件,便会给他们分配“旗标”。
这五个方面包括学生是否来自考分低于全国平均分数的学校;他们是否来自贫困城区;是否参加过面向贫困家庭学生的暑期补习班;以及他们是否曾接受社会福利部门的照看。
若有这些当中三种以上情况,便会分配一个“旗标”,校方此时便会推荐负责面试的督导考虑这些学生。但是让不让他接受面试,仍然是招生督导的决定。
以2009年新生为例,经过这种考核而给予“旗标”的申请人共438人,其中284考试通过了3个科目获取A级分数的要求,这些全都获得了面试机会,最终63人被录取。
成绩更佳
从这样的数字看不出成绩欠佳的学生有多大可能蒙混过关,而且使用类似审核程序的学校还有不少。
有些调查发现,入学分数相等的学生当中,那些来自贫困家庭背景或总体较差中学的学生到了毕业时所得到的学位往往好过来自私校的学生。
贝克就此认为,对此长期耿耿于怀的私立学校前几年威胁抵制招生过程中使用综合数据的大学的姿态可能终究会有所缓和。是否如此,现在尚需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