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英国大学的拒信,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引出了背后错综复杂的文化冲突。了解英国教育和文化,拒信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尽管事情很憋屈。收到英国大学的拒信了,怎么办?该生谁的气?
当中国人的弹性遇到英国人的刚性,又是个什么结果呢?
有规定,按规定来,才踏实些,尽管也有例外。
其实,中国与英国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的碰撞,就是从一封拒信开始的。
我留学英国硕士毕业后,就开始了十几年的英国大学国际办公室的工作,后来工作地点从英国移到了国内,在中国办公室任职,耳闻目睹的英国大学offer那些事儿也不少了,拒信是其中最悲催的一幕。
考虑到中国留英市场,硕士研究生申请占比较高,以下的案例和分析都围绕着这个市场细分展开。
拒信的理由:坚硬的入学标准
一般而言,拒信的大体意思是申请人不符合录取标准,有些时候会指明具体原因。
理论上说,英国大学需要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包括:
国内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国内本科阶段成绩单、雅思成绩、推荐信、个人陈述。其中无论哪个环节不符合英国大学的要求,都无法得到录取通知书。
从实际操作和结果看,因为推荐信、个人陈述而没能拿到offer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而前三项是重中之重,负责审核申请的英国大学录取办公室(Admission Office)的工作人员会按顺序检查材料,遇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就不再往下看了。
这反映出英国大学对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视程度。
英国大学的录取几乎是标准化的,几乎没有任何灵活度可言,也没有太多主观决策的参数。
近年来,英国大学根据中国大陆市场申请量激增的现实情况,在官方网站上列出的中国大陆学生录取标准越来越细化,而且是公开透明的,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只掌握在少数留学中介手里。
而这些列明的录取标准,一般来说没有“伸缩”的余地,因此,需要在申请前,充分领会英国入学要求的相关规定,而不是“铤而走险”。
比如,排名相对较高的英国大学或专业,平均分要求一般是80分以上,对国内985或211的学生,有特殊照顾,可以宽限到75分,而低于标准线一分或两分的“擦边球”是不予考虑的,除非该专业招生情况不好,临时性地做出调整,而这种临时性的“放松”是不会在大学官网或留学中介的展会上公布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