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个人感觉,出国读博比国内读博难不止一个数量级。这里的难不是指做的实验有多么高大上,每天过的多么累,而更多是指精神层面上的生活。即使是全球化的今天,在一个语言文化迥异的国度,过好自己的生活并不那么容易。注意:本文主要适用于这些童鞋
1、纠结毕业到底要不要出国
2、纠结毕业到底要不要读phD
3、纠结出国读phD选哪个国家
4、想去英国、欧洲或者澳大利亚这种非主流国家读phD不知道如何申请 å
5、去英国读phD但是怕找不到奖学金
注意:本文不适用于
1、懒人:遇到不懂的问题连百度谷歌都懒得查,只喜欢做伸手党。DIY其实非常辛苦,懒人们还是找中介比较省心
2、土豪:不在乎英国的高学费和高物价,可以自费完成学业。土豪们大可不必费这个劲,自己掏钱哪个大学都愿意要
3、文科、商科的童鞋可能部分不适用。本人化学硕士,隔行如隔山,请找懂行的帮忙。
问题一:要不要读博?
要不要出国、要不要读phD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想清楚。特别是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对于未来该是什么样完全没有概念。但是这个问题又非常重要,重要到攸关你能不能顺利读完phD,攸关今后十年、二十年你的发展轨迹。作为一个没啥大志向的人,在大四的时候,我仍旧不能做出这个决定。于是我选择了一条折中的道路:在本系推硕,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观察自己究竟是否适合读phD、观察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总的来看,硕士期间我在实验室过的还不错,对于做科研也没有很反感,有时还能从实验中得到一些乐趣,于是我决定读phD。但是同时,这两年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读phD其实是一个挺艰难的过程,这几年里可能遇到各种挫折,若是没有信心挺过去,没有对于科研的执着,这个过程将会异常痛苦。零星地我也会听说哪个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和老板关系不好、消极怠工、混日子、换导师、甚至退学。我觉得这些杯具本可以避免,若自己有些心理准备,有些对自己清醒的认识,而不是随大流出了国、读了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22岁到28岁这样的青春大好年华应该过的充实而快乐,每天痛苦地挨日子盼毕业真的是太浪费了。
所以奉劝师弟师妹们:读博都要慎重,起码自己不要后悔当初的选择。毕业了就工作未尝不是好事,我的大学同学里面不乏毕业直接工作的,我倒是觉得他们对于自己的认识要比我们这些推研的人更深刻,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家乡稳定的生活、放弃化学转行的执着、或是创业的挑战。总之,单纯为了一纸文凭或是好工作读博实在意义不大。况且我觉得博士生也未必在找工作上就比本科生有优势。
问题二:要不要出国读博?
个人感觉,出国读博比国内读博难不止一个数量级。这里的难不是指做的实验有多么高大上,每天过的多么累,而更多是指精神层面上的生活。即使是全球化的今天,在一个语言文化迥异的国度,过好自己的生活并不那么容易。考虑到国外知名院校大多坐落在大农村,孤独就成为国外phD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下班没人可以一起唱K、一起打牌、一起撸串、一起八卦侃大山;跟国内小伙伴联系还要考虑时差;实验做不出来没人可以吐槽;生病了要自己照顾自己;发不了文章、毕不了业的压力全都要自己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天长日久地积累,没准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得大三暑假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交换的时候,好多小伙伴都考过G和T,准备来美国踩个点套一封推荐信回去雄赳赳气昂昂地申请。结果到了美国之后,有一半的人改变了主意,打死不出国了。其中有人给出的理由是:国外生活太没意思,会憋疯的。还有的是:身体不好总生病,经不起在国外读博这么折腾,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在国内好吃好喝过好日子。还有诸如:美国的科研条件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在国内选个好导师发展没准更好……这些理由都很有道理,很多国外的博士的确过的不咋地.而我这些留在国内吃香喝辣的小伙伴也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比如我,不辞辛苦申请去国外读phD?
因为我想趁着年轻出去看看。或许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无奈,可是它也很精彩。为了那些精彩的部分,我愿意忍受孤独,也愿意付出辛苦。除了这种心态,我在技能和装备方面对自己也进行了评估:我觉得自己忍受孤独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即使一天不说话也不会觉得闷得慌,即使没人陪我玩我自己也能过的蛮开心,反而在人多的时候会觉得有些不自在。这项基本技能可以保证在国外不会被憋疯。另外,和老公一起出国可保证精神崩溃、被病魔缠身的时候有一个无时差的拥抱。有个可以分担的肩膀生活顿时可爱了许多。
好的,以上就是决定出国读phD先要想清楚的两个重大问题,下面进入申请的技术环节。
问题三:申请哪个国家的大学?
至于读phD去哪个国家,去哪个大学,跟那个导师,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考量:
1、phD导师其实比国家、大学什么的重要多了。若以后还做科研,此人的人脉以后将对你有极大帮助。简单地说,你的导师是Nature主编,你以后就基本上可以往Nature上灌水了。当然,此等国际top期刊主编牛人的组一般不那么好进即使去了,发现牛老板每天忙这忙那,根本看不见,一切还要靠小老板说了算。。。但是当你发个文章挂个大老板的名字基本上审稿人都会网开一面的。若以后无心科研,牛老板自然在工业界也有很多好盆友,推荐你进个公司什么的也不错。所以,有条件的话,选个牛老板还是很有用的。
2、若联系不到牛导,就退而求其次,去找个牛导的优秀毕业生的组试试。这些人可能刚刚自立门户,急需学生,急需发文章拿到终身教职,所以一般比较有前途。而且他们有牛老板做靠山,跟着他们大都不会错,phD期间可能做出一些好结果。以我的经历来看,这样的组门槛不那么高。我陶瓷的牛导基本都没鸟我,而我套的这些小牛们都热情洋溢地欢迎我。
3、在考虑导师之后,可适当考虑学校。若是毕业不做科研去公司,学校的名声还有一定作用,特别是校友资源据说很重要。不同大学之间文化差异很大,若是有条件,最好能在假期先去交换踩点,体验一下当地的文化。若不能实地考察,多关注该大学的微博、官网、校友。一般来讲,给师兄师姐们发邮件他们都会热情回复的。我跟ETH、oxford等学校的师兄师姐都联系过,他们都给了我很中肯的建议。
4、关于PhD去哪个国家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数人选择去米国,是因为米果奖学金好拿,学校多,去的人多,小伙伴多。而且米国在诸多领域科研水平均位列世界一流,有很多选择。除了米国以外,有小部分人选择去英国、欧洲、澳洲。这些地方去的人比较少,学术氛围也和米国差别比较大。总的来说,这些地方的人比较懒,做学术节奏比较慢。特别是像英国、德国这些国家的科研人员经常做冷板凳,然后自己把一个领域做火了。对于发文章的热情普遍不是很高。另外,这些英联邦系列国家博士学制短,3-4年即可毕业;相比之下,美国一般5-7年才能毕业。但是英国和欧洲的博士奖学金比较难拿,事实上,申请的时候offer 和奖学金是分开的。拿offer很容易,再找钱没那么容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