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天下父母皆老虎,天下考试皆应试。一场升学考试,凸现了英国的“国丑”。看标题,好像是我自己考中学似的。不过,陪孩子华山道上走了一遭,的确形同身受。碰了南墙几堵,也戳破了若干神话。今天的说事儿,就说说我从做家长的角度,误打误撞中获得的一些体会心得,对其他面临孩子升中学考试的家长,或许有一些参考价值,至少可以当反面教材。天下父母皆老虎,天下考试皆应试。一场升学考试,凸现了英国的“国丑”。
看标题,好像是我自己考中学似的。不过,陪孩子华山道上走了一遭,的确形同身受。碰了南墙几堵,也戳破了若干神话。
今天的说事儿,就说说我从做家长的角度,误打误撞中获得的一些体会心得,对其他面临孩子升中学考试的家长,或许有一些参考价值,至少可以当反面教材。
赶考路上结识的英国家长,无论肤色,“老虎斑纹”一样鲜亮。
父母皆老虎
女儿考上了英格兰一所名列前茅的公立女子重点中学,在前来“交流取经”的家长面前,我的一张华人面孔便是明摆着的“证据”:看,家里没有虎妈,有个虎爸也顶半边天哪。
我自己心里清楚,我不过是纸老虎一个。算术,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语文,英语非母语,女儿信不过。
其实,赶考路上结识的英国家长,无论肤色,“老虎斑纹”一样鲜亮。尽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望子成龙是共同的期待,为此准备付出的牺牲不可限量。可怜天下父母心。
考试皆应试
两岸三地的华人移民,曾经的生活环境不尽相同,却都是“应试教育”模子里倒出来的。把孩子放入英国的小学,觉得孩子幸福无比。
老师是可亲的,课堂是快乐的,学习是有趣的,竞争是不讲的,考试是不提的,作业是罕有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到了小学5年级,忽然阴云压顶,孩子们面临人生第一个重大选择。
阳光灿烂的日子到了小学5年级,忽然阴云压顶,孩子们面临人生第一个重大选择:
可以继续快活,按部就班接着上附近的普通公立中学,comprehensives。普通公立中学不挑不拣,按片论堆儿收学生。学校质量不尽人意的多,令人趋之若鹜的少。
上私立中学,花钱买质量。私校是另一个天地,超出了这里的讨论范围。
对于不愿上普通公立中学,又没钱或不愿送孩子上私校的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选择只有一个,争取上公立的重点中学,grammar schools。
公立重点中学要进行入学考试,择优录取。要想考出好成绩,没有捷径,没有秘诀,只有根据考试题型做针对性训练,一套一套的题老老实实的作,作会作通,烂熟于心。
英式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这里画上了等号。
家教、加教!
公立重点中学的考试各自为政,时间基本上都在小学六年级一开学。为何说孩子到了五年级忽然阴云压顶呢?因为大多数家长至少提前一年就给孩子启动应试训练。别人都动手了,你自然心慌。从我和周围家长的实际体验看,也确实需要大约一年的准备。
不能指望学校。小学依然按部就班,不会为中考设计教学内容,更不会给考重点中学的孩子吃小灶,因为考重点中学是个人的选择,考上考不上与学校的“政绩”无关,孩子在学校的课堂上甚至不会接触到中考的题型。
实际上,小学老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班上成绩中等或中偏下的学生身上,因为这些学生才是决定学校在排上榜上名次的关键。成绩最好的学生,反而放了羊,成了被忽视的一群。
功夫全在放学以后,请来家教专门做应试辅导。家长自己来辅导的,听说过没见过,见过的都请了家教。
个人的成功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牛津剑桥的学生中,来自贫困阶层家庭的孩子不到1%。
别问我请谁
找谁做家教,就有学问了。家教是个自由市场,人人可以当家教,你敢请,他就敢教。对象找错了,大不了散伙离婚;家教没找对,一锤子买卖,花了冤枉钱是小事,孩子考砸了,愧疚一辈子。
女儿班上准备考重点中学的同学,都请了家教,而且都知道别人请了家教。请的是谁,家长们互相之间似乎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不打听,就像不会问对方的工资一样。
也难怪,大家瞄准的学校大致都是那几所,招生名额是死的,辅导应试有经验的家教,大家都想留作自己的杀手锏。况且不少家长孩子不止一个,老大考上了,还有老二、老三呢。
家教基本有两种,一对一单独辅导或是开小班。我们选择的是送女儿上小班。收费相对便宜当然是一个考虑,更主要的是向我们推荐的朋友,自己的女儿已经考上了我们瞄准的学校。如果没考上,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不能怪老师。
况且,小班的环境,学生之间有一个竞争气氛,家长之间也可以互通情报。一对一辅导,找对了当然庆幸;找错了,一条道走到黑。
为英国的“国丑”背书
朋友们让我总结“成功”的经验,我的体会是,孩子本身的聪明和努力只占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孩子们拼的不是智商。
只要孩子肯学、能学,剩下的,就是拼经济实力和家庭环境了。
经济实力不仅仅是请家教的直观开销。家长陪孩子应考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更大的隐形投资。
家教每周才一次,家长陪孩子读书天天不能放松。
当然,你可以立刻举出例子,某个穷人家的孩子,甚至是没有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考上了牛津剑桥…
个人的成功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牛津剑桥的学生中,来自贫困阶层家庭的孩子不到1%。
英国首相卡梅伦日前讲话,把它称为是英国的“国丑”(a national scan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