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金史密斯学院)
所在地区:英格兰所在城市:LondonTIMES排名:48
文章正文综述详细专业照片新闻校友录已获Offer学生资料我在金斯密斯大学(Goldsmith University)学习Media&Communications (媒体与传播学), 在这里已经待了3年了,简单地谈一谈在Goldsmiths的学习。我的课程是在Goldsmiths中类似的专业还有“国际传媒学”、“ 政治传媒学”、“跨国传媒与全球传媒”等。课程细节和具体选课上或有不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且“媒体与传播学”涵盖范围广些,所以申请以上课程(MA或BA)的同学皆可参考我的经验。
课程实用性:
Goldsmiths的以上课程都偏重理论。说偏重已是非常客气了,事实上研究生是没有实践课的,甚至连测验都没有,你只需不停地写提纲——同导师讨论——完成论文即可。本科生每周有一天的实践课(6小时),其余的2天(或3天)都用来上讲座+小组讨论。学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即注重理论也注重实践”纯属广告。如果非要牵强附会,可以指分数方面(实践课虽少,但分数比重到占了一半)。这里顺带说一句,Goldsmiths的课时是我所知学校中最少的。大学生每周3天课,2个理论课外带1个实践课,暑假有4个月;研究生每周3节理论课,总共时间大约每周12小时课。
但轻松的课时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与语言能力上的。很多学生反映教材看不懂,讲座听不懂,小组讨论只能低头躲到一边。据我观察这些表现属于大陆学生的常态。今年已有多位研究生和我聊天的时候提到9月份刚到的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讲座有一半不懂、看Reading速度慢,语言提高不快等等。据说国内大学生4年只需写一篇论文(而且很多人是一周内搞定?),无怪多数读研究生的同学开始完全不了解论文的格式,不得不羡慕一下国内的大学生活。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条件,最好能读一年的语言;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要读2个月的语言课程。经过几个月和韩国同学的朝夕相处,语言课程能让你很有自信地面对正式开学(开学后肯定还要被本地学生打击,但那是后话了)。文科学习对语言和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你大学时没好好学马克思,没接触过哈贝马斯,英语又一般,那么直接将自己置于这种环境是很不利的。况且研究生的学制又短,临时抱佛脚的后果就是交完论文后,你会发现自己和一年之前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你非要说读一年语言“投资”太大不划算什么的,那你和我考虑的其实是两件事。
准备来读研究生的同学在来之前不妨先读一下我校James Curran教授(活着的泰山北斗)的“Mass media and Society” (大众传媒与社会,注意要看第5版之后的,也就是2005年后印的)。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看中文版,由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扬击教授翻译;本科生可以读同是Curran教授编辑的“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版本不限。
另外,我校传媒方面的师资力量不可谓不强大。去学校的网站上找一下,随便就能找到这个领域的巨星:James Curran、David Morley、Angela Mcrobbie, Nick Couldry、Chris Berry等等。许多学校的传媒系用得还是这些教授的材料。
就业前景:
很多同学关心找工作问题,甚至超过了读书本身,但事实毕竟是残酷的。如果说复旦新闻系的学生被安排到上海文汇新民集团实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自由世界你可没那么幸运了。学校不会主动帮助同学联系任何工作/实习,偶尔会发给你一些实习信息,据我所知过去三年中没有任何一位中国学生通过学校的信息找到实习/工作。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遗憾的是,英国是传媒爆炸的国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在Goldsmiths读传媒的本地学生许多都很有想法,他们会将大部分机会餐食殆尽,留给中国留学生的机会少之又少。
过去三年中,在Goldsmiths研究生毕业的自费留学生的情况是:一半的同学会直接回国,另一半会留下试半年或一年找工作。据我的了解,找到工作的人数极少(不多于6人),没有人找到专业对口的英国单位,要不就是找到全不相干的职业,要不就还是为中国媒体打工。 这一半留下来尝试找工作的同学,大部分会在半年或者一年后放弃,接着回国。 关于工作,我的意见是不要抱太大的期望,但自己一定要Be prepared。有的学生觉得在学业结束之后再找工作也来得及,期间就可能错过许多机会。另外,多参与社会活动,扩大自己的接触面非常重要。说不定在哪一次活动中你就认识了BBC的编辑并成为朋友(真实的例子),这样的人脉比递简历要靠谱得多。可惜Goldsmiths的多数留学生在这些方面普遍做得比较差,大都“明天的事留给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