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在设计领域,谁是你们的灵感源泉?
当我向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系研究生吴倩君和陈醒诺发问时,传统经典型、现代新潮型;欧美的,亚洲的,倩君和醒诺一一道来:
“我喜欢美国设计师雷蒙·罗维(Raymond Loeway)”倩君解释说,“他把设计理念和商业化结合的非常出色,是位全能设计师。我觉得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很需要这样类型的设计师。”
影响倩君的还有众多以建筑设计为背景的北欧设计师,他们的风格和理念与美国人大不相同,“而现代的麦克·纽森(Marc Newson)另辟思路,他的设计产品与传统的形势功能又不相同,我想这应该与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醒诺则特别提到日本设计师原研哉(Kenya Hara):“我觉得日本社会无论从经济还是文化的发展道路都值得我们借鉴。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其实日本很多设计理念都源自中国,你看原研哉的作品,细腻又不张扬。这是不少东方设计师作品的特点,非常内敛。”
前不久跟随导师——北京奥运火炬和颁奖台主设计师邱松副教授来到英国,吴倩君、陈醒诺等一行六位清华学生一起来到英国参加Brunel University 布鲁奈尔大学的设计系学生毕业作品展Made in Brunel布鲁奈尔制造。
如何设计?
已经在清华大学教书多年的邱松,又在布鲁奈尔大学获得设计管理硕士学位,他坦言深刻意识到英中两国在工业设计专业上施教的不同:
“中国高校的大部分设计院校以艺术和设计为背景,而布鲁奈尔大学则以工程为背景。因为培养学生的平台不同,所以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也非常不同。”
邱松副教授说,在中国做设计,大家一般会先提出一个概念,然后把模型作出来,在下一步决定作品的结构和工程化的问题上,通常需要大量协调,如果协调好,那么这两个专业之间就会出现一个难以弥合的鸿沟,而作为设计人士来说,在工程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以后,决定结构就会方便很多。
“我从布鲁奈尔大学了解到,他们把工程和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原本这个大学在这两个专业领域都比较强,合并之后叫做设计工程学院。那么通过这样平台培养出来的 毕业生,通常他们的技能都非常实用。”
此时陈醒诺补充他在毕业展上看到的一个设计作品,他自己所在展台旁是墨西哥一所大学,学生的设计呈现出电路板,实实在在展示在观众面前,让人感觉它是可以实现的产品,“如果只对设计阐释的话,可以任由你天马行空。但是有了实现这个设计的行动力,这一点让我们觉得很佩服。而我们的学科背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理想与现实
能够多学习其他国家设计新人和大师的想法,是醒诺的愿望。对已经在业界工作了一年后又重返校园的倩君来说,怎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迷失,是她不断激励自己的问题:
“在中国,工业设计是刚刚起步的学科,在公司和工厂里的应用是以效率为主的方式,特点是速度快,但要求高,并不很理想化。而我们在本科时接触的理念是,工业设计应该是把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学科。
我相信每一个做设计的人心里都有理想化的想法。有时候我浏览设计类的网站,看到设计院校的学生可以把一个设计做的非常深入,就会感到很羡慕。我再次回到校园,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对我来说都很有意义;而不是在公司里,拿着一份工资,看一个产品卖出去。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希望回到学校后,可以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各方面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对于带队的邱松副教授来说,如何把清华大学多种学科和领域有机相连,是他不断努力的方向,“清华其实具备这样的平台,如果我们能够和材料、工程、甚至经管专业合作,这会让我们的设计变得更丰满,设计领域会变得更丰富、更宽广。最终这会让我们培养出新时代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