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公共服务委员会开始设立派送学生留学中国的奖学金专项(PSC China Scholarship),是近十年来政府鼓励学生到中国大学深造的发展趋势中,一个不能忽视的举措。公共服务委员会保送学生出国深造的奖学金,除了最高荣誉的总统奖学金之外,还有武装部队海外奖学金、警察部队海外奖学金和公共服务委员会海外奖学金。这些奖学金基本上都让学生自由选择到哪里进修,而不会以地域区分。
公共服务委员会不需要特别设立美国奖学金、英国奖学金等等,因为申请到欧美国家留学的学生大有人在。设立中国奖学金,一方面可以被看作是政府动真格,对于派送学生到本区域这个GDP已经超越德国、上升到全世界第三的庞然大国,明确表态,给予重视;另一方面,也显示这几年来,尽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处理国际事务时不可能再对中国无知,岛国需要培养更多有完整世界观的未来领袖,但是岛国学生的反应还不够踊跃。除了准备从事语文教学的奖学金得主,岛国还需要培养不同学科中,有“中国经验”的人。
当然,在过去的十年中,从2001年贸工部送它自己和法定机构人员到中国上硕士课程,到后来整体政府部门中高级管理人员被送去进修清华大学高管人员课程,到不同政府部门本身也陆续颁发奖学金派适合的人员到中国深造,发展至今,都可以看到岛国扩大认识与了解中国人才的用心。
但是这之间,有两个值得考虑的层面。一个是要送多少人去才足够?因为中国实在“人多势众”,我们最精英的1%与他们最精英的0.5%,绝对数字相差太大。即便是领导人与领导人之间能够沟通,但是落到中间执行的那一层官员,在对话与做事时也未必找到共同语言和经验。因此,小国寡民虽然是很实在的局限,但纯粹从经济和战略的因素看,岛国到底是不是只要集中培养三四百人即可?或者其他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掌握也需要提升,对中国的接触与理解也需要达到某个认知水平?
另外,是对这些奖学金得主“质”方面的期望。有些学生选择到中国大学深造,是文化上原本就对中国有感性的认识;有的是识时务的俊杰,看得到长远以后身上这个北大、清华的印记,也是新潮的镀金。无论去的出发点是什么,岛国需要的,已经不只是他们知道在不同的中国城市,有哪些地方的旅游点别具特色;什么地方的咖啡馆,气氛甚佳。适应现代化的中国城市生活,能够融入中国主流社会,为日后累积一些谈资,了解中国社会里的潜规则,只是基本。我在北京曾经和不同机构的奖学金得主在饭局上碰面,谈起北京的主流报纸和中国的政治状况,完全是鸭子听雷。北京生活得很愉快,但想是从来不曾在报摊前驻足,费脑筋解读那些功课以外接触到的文字。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他们也完全不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苍白有任何缺憾。
尽管岛国和中国之间文化上有渊源,但是彼此的利益、思维方式毕竟各有不同,而岛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看似时间不短,领导人之间接触频密,民间往来也多,但用长远的眼光看,真正的触碰才刚刚开始。因此,岛国必须有意识的在这一批批往中国去的岛国未来领袖当中,培养出不只是曾经在中国留学的技术官僚,还要有一些能够进入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与他们交流,并且真正受到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