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她特别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soho(在家工作)一族,每天都觉得工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Jenny的朋友这样评价她对工作的热情。Jenny是海归一族,曾在英国留学,目前在英孚教育从事招聘及员工发展工作。
对于很多学成回国、仍然在打短工、频跳槽,始终寻寻觅觅的“海待”来说,Jenny的状态似乎有点奢侈。找到合适的工作已经不容易了,更不要说找到令自己充满热情的工作。
2007年11月,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事务所发布《中国海外归国留学生的就业现状及中国企业的认识》,报告针对452家中国企业和1216名海归留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受访者认为随着海归留学生的稀有性逐渐降低,其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海归的初薪工资水平在持续下降。大多数企业在雇用海归留学生问题上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回避雇用海归留学生的原因中,雇主“认为没有必要”的回答占一半以上,“要求的工资偏高”的占39.7%。
报告显示国内就业市场日趋理性,“海归”已经不能作为一个金字招牌,雇员的实际能力和雇主的可支付薪酬必然凸现成为市场交易的最重要因素。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随着中国与全球经济更紧密的互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企业,对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技能并熟悉国内情况的留学生会有更大的需求。
2004年就从香港某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研究成绩优异的Cathy,回国后的1年里经历了在几个公司之间的频频跳槽。她先后在上海、北京的媒体工作过,最后在北京一个国际学校安顿下来。“在媒体也能学以致用,但我发现自己更加喜欢学校的环境、工作节奏,和外企的氛围。”现在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白天就是一群国际小学生的孩子王,“有机会实现一些教育理想,挺好的。”Cathy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Jenny和Cathy的例子显示,对于很多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来说,工作的满意度一方面来自于薪酬,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所从事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能体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在几个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中,英国政府在对留学生的就业规划和指导方面有较大的关注,例如过去三年,文化教育处都举办了专门针对留英学生的职业规划讲座。对于理财周报记者质疑,目前在就业市场如此巨大的压力下,谈就业规划会不会太奢侈时,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副主任袁哲女士提出了life-long learning(持续一生的学习)的观点。
“很多留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是很多在中国的英国大公司告诉我们,他们总是感到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所以问题并不是在于职位太少,是在于留学生的就业定位。”袁女士表示。“我们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认识自我,知道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并不断地定位和重新定位--这些比找到一份工作更加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化不断的市场上始终处于竞争优势。”
Jenny的上司Angela可能会更加理解Jenny的工作热情来自哪里。作为一位资深的职业规划师,Angela认为,兴趣是很重要,但在确定自己工作方向的时候,要平衡三个方面,就是Interest(兴趣)、Value(价值观)和Skill(技能)。例如,一个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根据不同的技能水平和对生活的期望,可以有三种以上的选择方向。
但Angela反复强调,无论找一份工作,或一家公司,都需要它能全部或部分地和你的兴趣吻合,哪怕是某些元素吻合也可以--否则工作将成为你痛苦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