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剑桥大学)
所在地区:英格兰所在城市:CambridgeTIMES排名:1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远离父母和熟悉的社交圈,独自在英国打拼的经历,造就了许多旅英中国女性坚强、独立和上进的性格,无论是在学术、工作还是生活上,她们都可算是人们眼中的“优质女”。但面对择偶的问题,她们却遇到了现实的难题。
在接受《华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多位拥有中西方背景的旅英单身华人女性表示,当她们考虑择偶问题时,更感受到了文化和年龄的“双重断层”带来的尴尬。
文化断层:不愿找老外
24岁的黄宗严,3年前来英国,刚刚从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并继续留在剑桥攻读博士学位。
留洋的背景和“剑桥博士”的光环,使她在亲朋好友和学弟学妹中“小有名气”。因此当她近期报名参加“非诚勿扰”英国专场,以“Ruby”的昵称在网上注册后不久,支持她的票数就迅速升至榜首。
尽管人气极高,自身条件也相当优秀,但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黄宗严却表示自己至今一直单身。
黄宗严理想中的爱情仍是非常“中国传统式”的,希望双方来自相似的文化背景,丈夫有责任感和爱心,孝顺父母,爱情能够“一生一世”,这些传统的观念深入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父母和我自己都比较传统,不希望对方是‘老外’,而留学(微博)生的圈子太小了,我又忙于学业,周围没有那么多中国人,所以一直没有谈过恋爱。”她坦言。
在英国Devon一家食品公司担任质量保证经理的钱弋也有类似的烦恼。她表示,在英国学习、工作期间接触的大部分是英国人,其中不乏追求自己的男士,但自己出国后反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隔膜,更倾向于找中国人。
2009年钱弋来英国诺丁汉读硕士,之后在几家食品公司工作。“现在公司的客户包括英国百货公司Harrods、英国著名大厨Jamie Oliver下属的餐饮集团等,每天接触的都是老外,虽然我语言沟通完全都没问题,但我还是希望寻找中国男士。”她说。
钱弋表示,之所以产生这种“找中国人”的强烈愿望,主要是因为自己在英国的所见所闻。读书时,她曾在英国家庭寄宿,并帮助他们带孩子。她住在一对英国夫妇的家中,夫妻双方分工非常明确,妻子负责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丈夫负责晚上接孩子放学。
有一天早上,小孩子哭闹着不肯上学,负责送小孩的妻子眼看就要迟到了。 “当天早上明明有时间的丈夫,却不肯代妻子送孩子上学。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谁的工作就应该谁做,划分得很清楚”,钱弋说:“从很多类似的例子中,我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适应老外的这种文化。”
留洋男VS本土男
相比于和“老外”的文化障碍,旅英女性和没有留洋背景的中国“本土男”之间能否擦出火花呢?
据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女”回中国择偶遭受“冷遇”。中国国内部分男士,对具有留洋背景的“海归女”,甚至出现敬而远之的现象。受访者认为,这可能一方面来自偏见与误解,将整个“海归女”群体“标签化”;另一方面也可能来自部分本土男士自身的心态。而反过来,留洋的单身女性又是否看重对方有没有出国背景呢?
现供职于盘古集团英国分公司的刘琳,来英国已有10年时间。对于择偶,她倾向于选择有留洋背景的中国男性。
刘琳说自己是“注重细节”的人,她感觉自己接触到的有留洋背景的男士,在个人礼仪、说话谈吐等细节方面,更让人感觉舒服一些。“例如开门的时候,他们会注意看后面有没有人,心中有个‘女士优先’的概念,感觉比我接触到的国内男生要细心一些。”她说。
她发现,在英国工作生活的中国女性,很多经济上都比较独立,生活上的独立性也比较强:“我20岁就出国,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打拼,没有人在身边帮助你,所以我觉得能在英国长时间生存下来的中国女生,独立性和事业心应该都是蛮强的。我希望找一个具有留洋背景的男士,是因为我觉得他和我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目标,能够相互扶持。他虽然现在不一定要有非常好的物质条件,但这个人一定要有上进心、事业心。”
钱弋则表示:“我完全不介意是不是有留洋背景。男生最关键是要自信,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会不断地充实自己。”
她认为,很多留洋的女生在海外独自打拼,都锻炼得非常懂事、独立,她们不仅拥有很强的能力,而且心理上也比较成熟、理性和包容。“相比于国内环境下,有些女生很看重有车有房等等物质层面要求的状况,很多留洋的女生反而不是那么现实,更看重精神上的追求。另外,感觉留过洋的很多男生,也相对国内男生,更会过日子。”她说。
对于一些“本土男”回避留洋女生的现象,黄宗严则认为关键在于心态:“如果这个男生具有接受新文化的心态,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而反过来,是否具有留洋背景,也不会成为我的一个择偶标准。”
年龄断层的无奈
在受访的旅英单身华人女性中,还有一部分出国前已拥有一定的事业基础,出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牵绊,而错过了择偶的最佳年龄。
现在,当她们的理想都已逐步实现,开始考虑择偶和结婚问题之时,却遭遇了一个“年龄断层”的尴尬。
Yanzi于2005年从中国国内某大型电视台辞职来英读书,现在是英国一家华文电视台的编导。“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步入婚姻殿堂,并不是因为身边没有出现过合适的人。而是因为在30岁之前,我几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那个阶段,实现事业和人生的梦想对我是最重要的,而婚姻和家庭并没有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她说。
而到了现阶段,她认为自己的梦想都实现了,现在希望能够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出国前,在中国已生活了30年,我一切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是‘中国式’的,已经成型了,所以我在择偶的时候,也希望对方是一个具有中国背景的人。”
在英国工作多年,倾向于“找中国人”的她,发现自己遇到“年龄断层”的问题:“适合我这个年龄段、符合我要求的中国男性,没有成家立业的很少。而其它一些刚毕业的小留学生,对我而言又年龄太少,双方的生活阅历和沉淀不一样,不可能在一起。”
尽管做媒体这一行可以接触到很多人,但Yanzi却认为工作中接触到的人,很难成为择偶的对象。“在不同活动上接触到的人,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似的交往。彼此聊天和交流都会相当谨慎,发展成长久关系的朋友已经很难,更别说更进一步。”她说。
出国后打拼多年,她更体会到生活阅历对于一个人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国内的男生可能到了一定年龄,迫于外界的压力,就会去结婚成家,但其实还并没有想好‘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而比较起来,在西方这样的环境中,一个男生如果要结婚成家,大多是自己想清楚了,作好了承担家庭责任的准备。但我想这不仅仅是留洋或不留洋的差别,更主要来自生活的阅历、沉淀和思考。”
目前Yanzi已经报名参加“非诚勿扰”英国专场。她在自我介绍中称自己是“热爱生活,不惧风霜的神鸟一只!”并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找到一个“责任感强,品德高尚,事业有成,热爱生活的品质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