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4月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发生惊人一幕:旅日留学生汪某在机场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数刀,警方称起因竟然是在日本上学的学费问题。然而,其母亲否认因学费起争执,称其儿子可能是出现幻觉。业界人士认为,该案应从家庭教育寻找根源,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引起关注。
从家庭教育找根源
专家称,这个案例非常罕见,留学生本人也与绝大多数的留日生不同。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该名留学生在日本5年从未打工赚钱,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全部费用都由家里出。汪某的行为应从其特殊的家庭教育寻找根源,与其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华师国际预科中心副主任李子力表示,母亲顾女士称其儿子“总感觉有人在跟他讲话”,汪某在事发后也表示“当时脑子一片空白”,结合这两种说法,汪某的身体可能有些不妥,至少其心理与常人有异。
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同样是4月1日,一名上海女留学生的家长得到噩耗,自己25岁的女儿,在瑞典被刺十余刀后死亡,嫌犯是她的男同学,同样来自上海。案发原因疑与该男生多年追求未果有关。同一天,两起与留学生有关的恶性案件,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出国深造的今天,这两例看似巧合的事件背后,还有更多让人深思的话题。
一项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网络调查表明,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6%的人自称业余时间无处可去,常以网络和影碟打发时间;找不到倾诉对象和途径的占17%;学习、工作或经济压力大,常导致失眠者占16%。此外,还有不少人“常感觉孤独,会想家”、“喜欢独处,不与人交往”,更有个别人表示“快被逼疯了”。而自认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畅快”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这种长年没有倾诉和沟通渠道的压力,常常扭曲学生的心理使其变得不正常。
对于留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李子力表示,留学生低龄化是一大主因,部分孩子十六七岁就被送出国,他们中很多人从未独立处理过事情,依赖心理强,遇到挫折只会跟家人抱怨。汪某今年23岁,已在日本5年,算起来是18岁出国,也属于低龄留学群体。他的心理是否与这种经历有关,值得观察。还有的孩子由于家境富裕,有虚荣和优越的心理,遇到挫折后落差太大,心理上无法承受,从而导致抑郁和自闭。
父母不能只管经济
“留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文化圈,在接受、协调、平衡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别说是孩子,就连许多成年人也应付不来。”李子力表示,父母不能只给孩子当经济支柱,更应该注重跟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不要强硬要求孩子必须学有所成,出人头地,这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心理专家表示,如果父母决定要让孩子去国外求学,那至少要在两方面做好准备:一是要做好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一定要防止出现因为一两次挫折就厌学厌世,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二是要培养好孩子的沟通与自理能力。因为出外留学的中学生通常只有十七八岁,由于国内应试教育的体制还没完全改变,很多学生只会埋头苦读,甚少独立处理读书以外的事情。因此,父母应该在送孩子出国前正确估计孩子的应变能力和独立能力,不然,孩子会在异国他乡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知所措,长期下去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