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3月底,伦敦爆发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数十万人走上街头,表述对削减公共开支政策的不满。组办者英国工会组织警告,未来几个月,人们将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紧缩之痛,数十万人面临下岗。
在电视真人秀《学徒》中,大富豪Lord Sugar手指一轮,一句“You are fired”,学徒乖乖地就拎包走人了。现实生活中,劳资关系可没有这么简单。
公司如同铁打的营盘、员工就像流水的兵,但是,雇主、雇员法庭上见,也是见怪不怪。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劳资纠纷仲裁法庭的生意更是前所未有的兴隆。
是老板太黑、还是员工太贪?
拍拍屁股
上周末,曼彻斯特地方媒体报道,一名24岁的女时装设计师状告前任老板性骚扰,劳资纠纷仲裁法庭(employment tribunal)判老板“罪名”成立,责令他向受害者支付35,000英镑的赔偿。女郎说,她在前雇主手下度过了“噩梦”般的三个月,老板经常纠缠,曾经动手拍她的臀部,出差期间还试图强迫两人同住一室。
年初,另外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劳资纠纷案件中,BBC被仲裁法庭判定“年龄歧视”,被迫向一名前任女主持人道歉。
“黑心”老板受罚当然可喜,但是,仲裁法庭整天忙活的,并不只是保护弱者。
看看另外一起“拍屁股”案吧。上个月,牛津街上著名的百货店约翰·路易斯(John Lewis)也被告到了法庭。一名40岁的男员工指控一名68岁的女员工先后三次拍了他的屁股,他在工作单位受到“性歧视”、“性骚扰”。但是,法庭判他“太过敏感”、“夸大事实”,约翰·路易斯店没有“欺凌雇员”的文化,将案件踢出门外。
更不可思议的恐怕要算去年曝光的案例了。布利斯托54岁的男子约翰·巴里(John Berry)过去三年间,先后以“年龄歧视”的罪名将60多家用人公司或者中介告到仲裁法庭,因为他们在招工广告中使用了“诚聘新毕业生”一类的字眼。
报道称,巴里从来不申请这些工作,但一嗅到腥气即刻上网,不花一分钱、一两分钟内就可完成一项投诉。之后就是等着怕打官司的公司上钩、掏腰包了。以此手段,巴里收到大笔“赔偿”。
生意兴隆
雇主抱怨上法庭赢了输了都要破财。
单看数字,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27家劳资纠纷仲裁法庭生意前所未有的兴隆可能并不过分。
40年前,劳资纠纷仲裁法庭(当时被称作“工业仲裁法庭”)一年总计也就受理8500个案例,去年,受理案例高达236,000起,上升了28倍。仅2009和2010同比案例也增加了56%。
个中原因,当然可能和经济有关。下岗的人越多,劳资纠纷也就越多。
另外,不断引入的一系列英国和欧盟就业法使得解雇员工更加困难,而状告雇主相对来说更加容易。单纯的“不公平解雇”、再加上年龄、性别、信仰、性取向歧视等引发的劳资纠纷,使得法庭受理的案例不断膨胀。
稍稍留意一下,肯定不会错过“不赢官司不收费”一类的广告,靠打工业纠纷案吃饭的律师通过为本来已经愤愤不平的雇员煽风点火来招揽生意。
“合法敲诈”
雇主和批评人士抱怨,部分员工太贪心,法庭受理的“冤假错案”太多。他们认为,现在的仲裁体制太偏向雇员,雇主如同“猪八戒照镜子”。官司打输了,要赔;打赢了,躲不过律师费;律师费甚至还要高过赔偿费;不管输赢,都要搭上大量的人力。
三月初,“英国人力资源协会”一份调查发现,55%的雇主表示,公司曾经遭遇“恶意指控”。
“英国商会”指出,许多有名的大公司干脆定下“settle all”的政策:劳资纠纷一概庭外搞定,该赔要赔,不该赔也干快赔。
有雇主形容,这是“合法化的敲诈勒索”。
还有业界人士警告,如果雇主对仲裁体制没有信心,对鼓励公司雇用新员工、创造就业机会都不利,最后吃亏的还是工人。
英国政府仿佛也已经听到了雇主的声音,开始考虑修改现行的仲裁规定。商务大臣、自民党人凯布尔启动一项公共咨询。业界人士估计,修改后,工龄满两年者才可以以“不公平解雇”为由提出投诉(现在的年限是一年);另外,投诉者可能被要求预先缴纳一笔押金,押金额可能高达500英镑。
“唬人把戏”
但是,支持现行仲裁体制的一方----特别是工会和法律界----已经表示,雇主哭天抹泪不过是“唬弄人的把戏”,目的是要进一步削弱工人的权益。
英国总工会TUC秘书长巴伯今年初说,雇主组织抱怨仲裁开销太大,他们好像是忘了,如果你善待员工,被告上法庭的可能性肯定更小。
工会认为,现在的体制整体看来运作良好,所有的投诉中,三分之一被撤销,三分之一经调停解决,真上了法庭的案例中,雇主、雇员基本上是打个平手,各自赢得一半。
工会说,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个冤假错案或是大公司必须支付的法律费上,人们可能就会遗忘了真正的受害者:丢了工作的人!
巴伯劝告政府,不要浪费时间考虑修改仲裁体制,相反,应投入人力、物力,审查为什么这么多公司、特别是小公司中存在“恶劣”的雇用手法。
随着紧缩政策的逐步实施,更多的人必须面临下岗的现实。仲裁法庭会不会更加门庭若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