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这些地球另一边的世界名校,因网络公开课程的流行而与本地年轻人近在咫尺,都市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淘课一族”,他们多是30岁左右的白领,热衷于在网络上搜寻各种名校公开课程。对他们来说,业余时间逛街购物早就“OUT”了,“宅”在家里学习才是时尚。“以前上大学逃课,现在上网‘淘课’。”白领小柯笑着对记者说。
学习小组如雨后春笋
其实,哈佛、耶鲁等诸多世界名校早在10年前就在网上推出了一些公开课程,但长期处于“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的状态,直到今年年初,知名美剧字幕组“人人影视”将一些课程的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这些课程才在都市白领中流行起来。
网上学习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知名社交网站豆瓣上,创建于今年5月的“国内外大学公开课程”小组的成员已有1056人;创建于10月底的网易公开课小组成员则有2000人;耶鲁公开课小组成员有276人。更神奇的是豆瓣资深网友“一只特立独行的猫”于4日发起的“每天早起一小时,网络公开课天天上” 小组,10天不到,就募集了上千成员,从IP来看,不少来自广州。小组绝大多数成员是上班族,为了响应“早起一小时”的倡议,很多人都要在凌晨五六时起床,听完课再去上班。“上大学都没有这么用功过。”有成员这样说。
聆听全球最顶级的智慧
上网络公开课既拿不到成绩,更没有文凭,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热情呢?对此,“每天一小时,网络公开课天天上”小组组长“暖乎乎”的回答颇有代表性。当记者问及他的学习动机时,他说:“这么好的资源,一定不能浪费啊,要学习去思考,去提升自己。”“暖乎乎”最感兴趣的是哈佛大学开设的《幸福课》,因为他觉得“名字太有爱了”,而且“以前很少受这方面的教育”,上课后觉得豁然开朗。
学习英语也是不少白领热衷网络课程的一大原因。有趣的是,很多最初只准备提高英语水平的白领,上课以后却被课程本身深深吸引。在天河一金融企业上班的白领小柯就是一例,他正在准备金融分析师考试,选择了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一课,本来只是为了提高英语、开阔视野,谁知越上越兴奋。“你想知道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吗?罗伯特·希勒教授比一些专家讲得明白多了。”他兴奋地说。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小柯的英语也突飞猛进。“再考一次GRE都没问题。”小柯说。
故事
光棍节学习哈佛《幸福》课
11月11日,民间俗称“光棍节”,豆瓣“每天早起一小时,网络课程天天上”小组开始了哈佛大学公开课程《幸福》的学习。在将近一周的学习过程中,不少成员开始有了幸福的感觉。网友“暖乎乎”受发起人“一只特立独行的猫”的委托,当上了小组长。他说:“在小组最大的快乐,是有一帮人和你一起学习,大家好像同班同学一样。 ”
学习近一周后,“暖乎乎”发起了“你觉得最幸福的事情”的调查,不少成员都跟帖称:“加入这个小组,是最幸福的事。”
不少人开始思索,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当然,哈佛教授在课堂上的连珠妙语,是他们思考的重要参照。
“对自己也要宽容,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着镜子笑,它回馈你的也是灿烂的笑容。”这是“迷糊小桃桃”贴出的笔记。
“幸福就是不断发现内心中那个真实的自己。”whoopi19说。
小组成员也很欣赏上课的老师。“ 这种顶级大学的课程都会由一个话题会延伸出很多新的问题,他们从不强迫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他们鼓励你形成自己的观点,感觉视野都开阔了。”一个组员贴出的感想引起了组员深深的共鸣。
编辑手记
本地大学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全球竞争
“上大学的时候逃课,现在上网淘课,其乐无穷。”网络淘课族一句感言,却引起了笔者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深深思索。
笔者上大学时也曾逃过课,但逃课却是为读书,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令我昏昏欲睡,点名应卯后出其不意溜出课堂,一头扎进图书馆,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只觉得大脑里每一个神经元都处于激活状态,不亦乐乎,这种乐趣,跟现在的“淘课族”在世界名校大师的连珠妙语中越学越兴奋,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其技术手段更先进而已。
不管优秀的成绩、烫金的文凭有多么吸引人,但对知识的热爱也是人类的心理本能,如果没有这个心理本能,我们这个物种就不可能走出山洞,迈进信息时代。
所以,教育者必须保证自己提供的知识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能够回答年轻人心中最迫切的问题,能够给他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这样,它才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年轻的心灵,也只有这样,它才能为社会作出无量的贡献。
网络的普及使世界名校与本地年轻人近在咫尺。本地高校也因此平添了无比强劲的对手与其竞争年轻人的注意力。阿尔文·托夫勒曾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未来大批实体学校将慢慢消亡,只有最优秀的学校才能幸存下来。这个预言听上去似乎有些悲观,但竞争的号角显然已经吹响。面对这场竞争,本土高校该交出怎样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