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唐骏‘造假’被人揭穿,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反应?怎么不去听公关的意见?以前听你说过对唐骏的印象,想来你对他今天的表现不会那么意外。”
“学历门”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笔者与唐骏做过多次访谈,导致无论在聚会、茶室、公司,甚至是家人的饭桌上,都躲不开这个话题。连一向静在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北大历史学博士,都发来短信忍不住攀谈两句。
面对方舟子的发难,唐骏曾在微博上回应:“我还是我,什么都没改变,一个我行我素明天开始你行我素的唐骏!”你是可以不管不问,但中国老百姓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民众的“道德底线”一向宽泛,但偏巧都有点“看笑话、找乐子”的癖好。
一个非让你道歉,一个死都不到歉,缠斗下去,只能以一方不想玩了而game over。
唐骏显然不智。如果他当初大大方方出来打个哈哈:“当年情势逼人,本人不得不去弄了个假学历。对不起了各位,大家以后千万别学我啊。”此言一出,定能博得满堂喝彩。他非要掩饰,结果棉絮越扯越多,愈发狼狈。
“他这个人,在术上已经修炼得登峰造极,但在境界上,还是差的太远了。”沪上一位老法师一语中的。
编造“学历”所为何?
很多人认为,没有假学历,就没有今天的唐骏。此言有些偏颇。方舟子说过几句公道话:“没有发现他编造的那些履历对其‘成功’起过什么作用,而是在功成名就之后才编造出来神化自己当青年偶像的(说不定有的还是公关公司的策划)。”
唐骏的“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文凭颁发日期为1995年4月13日。而他在1994年就已进入微软。
来自微软内部的说法是,刚进公司的时候,唐骏走的是技术人员的路线,参加的项目是把一个英文软件发展为中、日、韩版。这项工作对文凭的要求并不高,因而硕士出身的唐骏得以跻身其中。
微软牛人委实太多。
本人曾听一家全球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的面试官说过,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在他们公司,年薪就能拿到15万。这还不是最高的,曾经有个学生拿到过18万。而IBM一个工作了6年的部门总监,年薪才21万。为什么可以给新人这么高的待遇?答曰:抢人。据说每年清华、北大这几家名校的学生毕业,最好的都被微软、google、百度倾数收入囊中。
在这些公司中,谁都不觉得学历有什么值得显摆,因为论来论去,都是那几家名校的师兄弟。
但在一堆“天之骄子”中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小矮人”,这个人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心理素质过硬的人,也许真的能做到“我行我素”,但唐骏偏偏是个好强、还有点虚荣心的人。
也许正是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自惭出身的唐骏,才需要去弄一个“高学历”。虽然在方舟子看来,只是一家野鸡大学的“非法凭证”,但至少可以勉强拉平木桶上的“短板”,避免被人不经意问起的尴尬。
“学历门”最搞笑的一幕,莫过于本来是去搂草的,结果打了兔子。就在7月7日,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份唐骏的“校友名单”。50人中不乏国家机关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的高管,甚至一位寺院住持也赫然在列。“纠错风”顿时刮遍了整个网络,仅7月7日至8日两天时间,互动百科就有近百位名人的简历被修改,谁也不想做“唐骏第二”。导致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不得不紧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执行董事丁圣的简历描述有误。丁圣已在南开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进修完成相关课程,而非毕业于该大学及持有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以至于网络上有人笑言:“这年头,真是躺着也能中枪。”
但细究下去,会发现虽然都是“西毕生”,但唐骏和众人的性质,还是有“一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唐骏拿的是“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而他那些被“人肉”的校友们,拿的是“工商管理博士(DBA)”。
至少在中国,谁都知道EMBA、DBA背后的潜台词是“拿钱上”,充电、交际、拿光环,交织在一起。
笔者辗转联系上一位学员,听到了一番“肺腑之言”:“我来自一所普通大学,公司刚成立我就加入了,算是创业元老。可能我确实是经营方面的人才,这些年不容易,辛辛苦苦打拼,终于升到了高管。我很幸运,也很不幸,和一群精英朝夕相处。当几个公司元老一起聊他们母校的时候,虽然我大多数时候,可以理性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但在那么一刹那,依然会自惭形秽。我从来不会主动提起自己的学校,最不喜欢的寒暄,就是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当初确实想过,正经考一个名校的硕士学位,一床锦被掩盖了。但我年纪这么大了,不见得能考上。后来发现了这个班,交钱就能读,在北大上课,还是一个美国的工商管理博士。这简直是解决我难言之隐的最好途径。毫不犹豫就报名了。”
这位学员并不知道西太平洋大学是所“野鸡大学”。就像笔者了解到,某名校有个国际MBA项目,当初的海外合作方,也是一所野鸡大学。只不过该项目带头人太具影响力,经年累月,居然将它做成了一个品牌,最后竟被该校从“编外”收编。
对某些学校而言,学历也是一种“高级贿赂”。一位高干子弟闲聊时笑言:“我还有个某工程学院的管理学硕士学位,送给我的,幸亏我这个人还比较清醒,一次也没在外用过。”
还有人纯属“打酱油”。这位高干子弟认识一个在北京的台湾人,天天看到西太平洋大学的广告,说两个月就可以拿到学士学位。他觉得好玩,就去弄了一个。
在中国,买EMBA、DBA者大有人在,买假学历,更是遍地开花。这导致对唐骏怀有同情心者大有人在。
一位国企高管坦然告诉《财富堂》:“我就在微博上替唐骏喊过冤。有什么呀!我就是在人大天桥上买的假文凭。”
这位高管生于70年代初。年少时经历坎坷,木匠、电工、卖菜、看大门……什么都做过。偶遇贵人提携,得以进入这家人人羡慕的国企。本属工人编制,但运气好,遇上了一个可以转为干部编制的机会,唯一缺少的“硬通货”就是大学文凭。这位高管事后用业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他说:“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再让我重新选择一千次,我还是会去买一张假文凭。”
唐骏被外界抨击的,还有他的“四大发明”:卡拉ok计分机、大头贴、配对机,以及唐氏开发模式。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牛吹得忒大了……
但有人士告诉《财富堂》,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特殊历史时期,还有牛吹得更大的。说到底,就是他们当初并不知道自己会像今天这样出名,也不知道互联网可以这么发达。
他曾在浙江一家国有投资公司任职,当时公司请来的总经理,便到处宣称自己是美国博士,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发明者。后来这位总经理被辞退,还有不明就里的媒体为其喊冤,以为是体制的受害者,实际上不过是骗局被拆穿。
“学历门”缘何爆发?
唐骏的学历和一些光环的“含金量”,在微软内部,并不是一个秘密,这一次,不过是“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为什么会搞到今天这步田地?惯常的说法是“枪打出头鸟”。
但在当下,互联网上突然火了一个话题、走红一个人,令人沮丧的事实便是,我么准能看到网络推手和水军的身影。因而唐骏这点事,圈里人闲聊的时候,也不由不往“阴谋论”的角度“厚黑”一把。
早在去年9月,论坛上就悄然出现的一个帖子:《前微软员工披露唐骏鲜为人知的内幕》,除了将工作上的厚黑表现、“微软中国名誉总裁”的真实含金量连底兜出,更指出:“唐骏声称他‘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但这完全是造假,加州理工学院非常小,其计算机科学校友的全部名单,里面根本就没有唐骏的名字。”
笔者当时还跟唐骏的高中校友开玩笑说:“去微软找人了解一下唐骏,尤其是假学历,让方舟子出面打假定能搞得很热闹。”不幸一语成谶。
该帖子为何会出现,十分耐人寻味。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应该不是微软的人出来说。他们素质都比较高,哪怕心里再不屑,都很少会去公开场合揭别人的短。而对微软的高层而言,更不可能主动出面说什么。大家都是圈子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
当时那个帖子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据说是被迅速“公关”掉了。看到的人,也大多“一笑而过”,毕竟唐骏长袖善舞、人缘颇佳。今年7月重新大热,不得不说,这让世人见识了 “微博”这一新生事物的力量。
方舟子一向不揭商界人士的黑。他在博客上自言,10年来虽然一直在从事学术打假,但主要关注的是学术界的造假,企业界只是偶尔涉及,以后也会如此,企业界人士大可不必惶惶不安。
此次“穿越”而来,有人揣测,是不是幕后黑手买通了方舟子。笔者有朋友与方舟子素有往来。据其分析,方舟子不是这样的人。
而关于商战的圈里人,则怀疑是有人在与方舟子交流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把这个“课题”塞给了他。
比如这场风暴源于方舟子在微博上随口回答网友提问。7月1日晚,有名叫“萨根”的网友在微博上说,“最近唐骏有一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看书名就是明晃晃的忽悠。”
20时20分,方舟子在微博中在回复说:“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他说自己当初并没有读过唐骏的书,只是因为“有人举报,我做了查证而已”。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而有心人发现,其实更早在2009年4月21日,就有一位署名为Albert的作者在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发帖,质疑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的博士学位有假。他说自己于1991—1996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从未听说过唐骏。并随后得到了方舟子的回应。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在唐骏狼狈不堪之时,他的东家陈发树也是额头焦烂,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故如今正处风口浪尖。二人的新闻在媒体上交替出现、“各领风骚”。今天是“陈发树曝空口慈善秀,83亿捐款仅到帐1.6亿”,明天就是“唐骏卷入‘博京大厦’是非 巨额贷款流入地下”。表面看起来是“祸不单行”,再往下看却仿佛俩人在打擂台。
唐骏“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的光环,已被媒体曝出,含金量没那么高,是唐骏自己主动去要求的,据说“原版”里甚至连“终身”两个字都没有。而微软中国内部,也是政治斗争异常复杂。
业内人说:“唐骏虽然最初是技术出身,但他在技术上没优势,只得选择了管理这条路,负责一个类似于售后服务的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部门。但在一家IT公司。纯管理者历来受不到很高的重视。他只能不断包装自己。微软中国总裁的名头,对外面不明就里的人来说,还是很能说事的。而争取来微软中国荣誉总裁的光环,更是他运作个人品牌的关键一步。”
此后,无论是跳槽、捐赠、演讲、上电视、出书、拍电影,还是造假,无不是在为他运作个人品牌而添砖加瓦。经过十数年如一日的辛苦经营,终于实现了个人品牌的“上市”与“套现”。
“当下家仰慕唐骏的光环,将他聘了去,发挥完应有作用后,发现再无更多的用处,少不得要退货。这里面必然会有一场博弈。前两次的结果,就是我们在外面看到的,无论微软还是盛大,唐骏都是在公司一个新的巅峰期离开,而他自己也完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大灌篮’:每一次都是风光而来、全身而退,没有宾主不和,堪称皆大欢喜。但这一次在福建人的家族企业里,这场博弈也许进行得不是那么顺利。”上述人士继续“阴谋论”。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7月16日有报道称,一位新华都内部核心高管向媒体透露,新华都转会费——10亿原始股,唐骏至今还未拿到手。
众所周知,曾经让唐骏有打工皇帝之称,以及让新华都一夜成名的,便是这天价转会费。就像两个人合伙做一个局,这里头的秘密该是谁都打死不能透露半点风声,没想到有一方突然撤火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