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5月2日,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南京“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语惊四座:“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快比不上了,我们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财务的挑战,但是我们不会因此放弃传统,我们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也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坚持对人的投资,并事事做到优秀,是最根本所在,无论是教育理念、招生还是教师团队的建设。”
堂堂的牛津校长竟然跑到南京“哭穷”?这座有着900年历史,至少产生过25位英国首相、30位外国首脑、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国王的世界一流大学,真的“差钱”差到要停盖大楼的程度?
千真万确。让我们回溯到去年10月1日,汉密尔顿出任第296任校长的就职典礼上,前任校长约翰·胡德的离职演说吧———“牛津预算连续四年亏损,面临严重财务危机,未来10年需要超过10亿英镑的投资将学校‘不合需要’的设施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准。”而最近《泰晤士报》也印证,“牛津大学每年的财政赤字约2000万英镑,幸好它拥有年年赚钱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弥补”。
事实上,牛津拥有完备的筹款制度,在英国大学中“吸金”向来首屈一指。仅前年就进账了1.2亿英镑的捐款,近五年不算国家拨款,单捐助收益就高达7.7亿英镑。那么,这些钱都流向何方?真的是只投“人”不投楼,再穷不穷教学?
汉密尔顿校长给我们算了几笔花销账———
一、为学生提供英国高校中最高奖学金。牛津为本科生每年提供10550英镑的助学金。汉密尔顿上任后提出“零需求”奖学金制度,即根据学生的学术能力招生,不让任何一个达到牛津入学标准的学生付不起学费。“必须让任何有学术能力、潜质的学生上得起大学”是他就职时的承诺。
二、是学费多年“不涨价”。牛津本科学费上限一直是3225英镑。而其他英国名校都希望学费与美国大学“齐头并进”。因为,美国常春藤名校每年收取五万美元学费,约3.1万英镑。但历任牛津校长“从不屈从于经济利益诱惑,既不大幅提升学费额度,也不大幅扩招国际付费生”,若与国内高校学费20年增长25倍相比,汉密尔顿真有点“死脑筋”。
三、对本科生的投入居英国高校之首。“我们培养一名本科生每年要花1.6万英镑,4年下来就是6.4万,其中导师制是‘大头’。”汉密尔顿骄傲地说,这是牛津延续700多年本科教育的“珠宝”。每位导师每周“一对一”地辅导1至4名学生,而每堂课给导师的报酬就达40多英镑,若加上教学管理的成本,代价更高。据测算,牛津每年对每位学生的教学费用投入,比学费、政府资助收入平均要高出8000英镑。
四、是金融危机后政府拨款有所减少。去年,英国政府宣布未来三年高等教育开支将削减6%。目前,英国政府每年拨给牛津大学的教学资金约5200万英镑,平均到每个学生约合4000英镑,扣除3225英镑的学费,学校每招一人每年要“亏”8775英镑。尽管政府拨款不溢反损,汉密尔顿还是否决了下属学院“要求将学费上涨到每年5000英镑,另加5000英镑左右的伙食及住宿费”的申请。
“穷”大学、富教育,从汉密尔顿身上,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一种高贵的“大学精神”,这与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大学在大师,不在大楼”的至理名言,何其相似,又何其发人深省?
有趣的是,在这次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预言:“25年内,中国将有7所名牌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我不知道莱文的放言是否有恭维的成分,我能确认的是,25年后,我们一定有一大批仪器设备、校舍大楼世界一流的“富”大学,甚至让牛津自叹弗如,但在那些举世无双的大楼里,极可能独缺世界一流的大师和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从而沦为世界一流的美丽“空壳”。因为,“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让我们记住与牛津不分伯仲的哈佛校长科南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