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所在地区:英格兰所在城市:LondonTIMES排名:3
一键免费快速申请文章正文综述详细专业照片新闻校友录已获Offer学生资料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对中国留学生来说,过英语关是尽快适应英国教学方式的重要一步。听力,也许在学生上大课的时候可以得到锻炼。不过在必须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很多中国学生则显得被动,表现得不愿意参与与其他同学的讨论,也似乎没有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对语言的自如运用,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毕业后走出校园,都是极为重要的。记者请到三位中国留学生,谈一谈大学里小组合作team work对提高英语的帮助。
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研究生段铁铮,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媒体本科生郭怡,皇家音乐学院的博士生于苗苗。他们谈了各自所学专业对语言的要求,以及他们提高表达能力的方法。
段铁铮:我觉得一是我身边没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另外哲学专业对平时交流要求得比较多,除了讲座,讨论课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只要你想说话,机会就非常多。另外我们有一定的团队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把语言得到锻炼。
记者:中国学生有时候可能是用英语表达不太清楚自己的想法,那么在小组讨论中就显得很静,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没有什么观点。你在这种系里的讨论当中,是越来越愿意说了呢,还是保持一个观察的态度?
段铁铮:我觉得讨论有的时候是要即时发挥的,这个时候吃亏是难免的,因为在讨论过程中你还在想怎么把想法表达成英语的时候,可能大家已经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了,这点是比较吃亏的。这就要靠练,靠平时多学英语多来练习。但是我觉得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事先做好准备,有备而来,就不会显得自己对整个团队没贡献这种感觉。每次开会的时候都要有一个目标,就是这次开会我们要达成什么,有了这个目标,又知道我们要干什么的时候,我下次再来一定要把我做的这份做得特别好,再来不管是讨论还是怎样都有底气。因为你对这个材料很熟悉,那么你说起来也会事半功倍,效率会高一些。
记者:郭怡我知道你学的是媒体专业,你们现在已经开始对不同媒体方式都有所尝试了?广播?电视?是不是这样的小组合作就更多了呢?
郭怡:是的,这学期我主要学习电视制作,我有小组的活动,我和另外四个同学分在了一组,我们要拍一部3-5分钟的纪录片,还要拍一部虚构的剧情片,我们现在正在计划当中,所以说小组的活动也比较多。其实在英国我比较喜欢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一起来练英文,因为大家的基础都差不多,也就不会害怕,也不会互相取笑。像我的小组当中,就有一个是英国本地人,其他四个都是外国人,有来自西班牙、希腊的同学,还有我来自中国,所以我们交流的机会就会比较多。有时要是怕当面小组活动说不清楚的话,我们还会在facebook上有讨论,你可以以书面的东西写下来,如果这个时候你再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那就只能怪你自己了,你可以查字典把句法弄好写在上面,大家就知道你的思想了。
记者:苗苗你是在英国读的硕士研究生,现在正在攻读博士,学音乐的小组活动是不是少了很多?
于苗苗:我是搞钢琴的,练琴是一个比较孤独的过程;也有chamber music,是和别人一起弹,比如一个钢琴和一个小提琴或一个大提琴,如果我们想把一个统一的想法表达出来的话,必须communicate, 必须说话。对于英文来讲我还可以,因为我是在国外长大的。我觉得对我来讲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找不着中国人和我聊天,我中文的水平越来越往下走了。
记者:你身边学音乐的中国人很少吗?
于苗苗:我读博士的同学没有中国人,我看现在读本科生有一些中国人,我的感觉搞音乐得需要苦练,好多中国学生一天就是在琴房里面练上8个小时、10个小时,不需要和太多人讲话,所以就没有太多的机会。其实音乐也是一种表达的方法,好多人拿音乐表达自己,反而不拿语言表达自己了。
记者:你在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也不少了,你觉得这种语言上的表达是不是也非常重要?
于苗苗:非常重要。即使说的语法全错了,但是你只要是把意思表达出来,观众是特别喜欢这个的。因为他们知道你是一个人,你想和他们交流,他们需要知道这一点,然后你再拿音乐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