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University of Salford(索尔福德大学)
所在地区:英格兰所在城市:ManchesterTIMES排名:98
一键免费快速申请文章正文综述详细专业照片新闻校友录已获Offer学生资料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国际范围的纳才标准、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人们不得不去审视:在传统教育体系外,人才培养如何更好与国际接轨?如何让“职业”概念植根于人才教育?于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纷纷开始各种创新、合作模式,其中国际合作教育的蓬勃发展就成为很好的范例。
那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能否在大学本科教育领域获得成功?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成绩也许已经给出答案:招生人数从2006年的240名,快速增长到2007年的722名;再2008年计划的920名。
国际化:“他们非常的活跃”
2007年英国创新、大学和技能事务大臣约翰.丹能应教育部邀请访华时,指名要到中英国际学院考察和参观;而随行的国际司司长Winifred Harris更是惊叹: “我敢说,中英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明显要高于那些在英国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而且他们非常活跃”。
事实上,在成立之初,中英的“1+N”模式就引起了特别关注,上海理工大学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布兰福德大学、哈德兹费尔德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利兹都会大学、曼彻斯特都会大学、索尔福德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9所世界一流大学联手,将为教育界吹来怎样的创新之风?
这种模式的创新是多维的:由9所大学外籍专家教授组成的一流师资队伍任教;全英文授课模式;半年至3年英国学习的机会,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与英国大学接轨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完整职业导入系统及服务平台。
在值得赞叹的师资、课程设置、管理背后,则是更高层次的质量评判标准,而这也是一所教育机构能够脚踏实地、始终如一的根本。对中英国际而言,他们不仅要符合上海理工大学和中国教委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要求,还要达到与他们合作的英国大学的学术标准。即严格按照英国QAA标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对学生入学试卷、成绩的审查,必须以低于20人的小班化授课等。
职业化:做企业青睐的人才
专业与国内现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吻合也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一步。在成立伊始,中英国际学院就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及9大合作院校的强势专业,锁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热点领域。
学院为计划内招生的学生提供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大专业;计划外招生的学生提供了财会金融、商务管理、会展管理、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五大专业领域共百余个专业方向。
在学生入学后,学院会通过职业测评,明晰学生的优劣势、发展潜力、职业兴趣;帮助他们作出更加理智、更符合自身特长和发展需求的专业选择。
职业测评同时能帮助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明确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强化相应的职业技能,做好择业准备,以提高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此外,英国本土的权威职业发展指导和培训机构职业研究与咨询中心(CRAC)也专门为中英国际的学生量身定做了职业发展培训课程,一期通过这一可能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认知、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开发核心职业技能能力等。
在教学中,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实践性极强的方式也会被广泛运用;各类课题研究、实践性项目,则帮助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半年至3年的英国学习阶段,则促进学生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能力,为他们的履历增加了“海外”色彩。这种前瞻化的专业定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理念、应用化人才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充满了强烈的雇主吸引力,成为那种“企业真正想要的人”。
而致力于发展成为领先的国际化教育提供者、职业化人才的提供者,正是中英国际学院不断努力的方向。
市场化: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
在经过严格的选拔和面试后,中英国际2006届学生蔡珊瑚和钟江舟得到了德意志银行的实习机会:德意志银行(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习,然后去德国进行一个月的参观学习。对于中英国际的学生来说,他们总是经常能与类似德意志银行这样知名企业亲密接触,及时获得实习及招聘信息。
这一切源于学院创立的雇主联盟,在联盟名单上,还有奥美、惠普、宜家、欧盟商会等一长串名字。这些知名企业直接介入学院的教学过程,为相关专业学生度身定做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学院的内部网络平台上,随时看到这些企业实习、招聘信息;企业方则可以通过学生入学后就建立的电子档案,适时跟踪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际情况。
中英国际每年还会定期举办两次自己的年度国际化人才专场招聘会,这成为他们的独有优势——做到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雇主团体,使供需对接。招聘会分别在英国和中国举行,其中已举办两届的英国留学生招聘会,更是反响极大,成为国内跨国企业招聘国际化人才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