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Edge Hill University(边山大学)
所在地区:英格兰所在城市:OxtedTIMES排名:69
一键免费快速申请文章正文综述详细专业照片新闻校友录已获Offer学生资料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立东来到英国做访问学者,是有着“双重身份”的。作为访问学者,他希望能够通过一年的时间,了解英国公司法的发展与成就,和英国的权威人士建立联系,并研究中国的相关领域可以借鉴的方面。
而作为一名大学教授,蔡立东也没有忘记观察英国顶尖大学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比较中英两国高等教育的优劣,也为留学在外的中国学生提出建议。
初抵英国
“其实我自己到英国来学习,刚到的时候,心里也是充满了惶恐陌生的感觉。”蔡教授坦诚地讲起从申请赴英,到接受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邀请,在一系列繁琐的表格填写完毕、申请获得批准后,终于抵达英国的心情。
惶恐,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听不到乡音母语,身边充满不确定性。这种感觉对每一个出国的学子都不陌生。适应了一段时间后,蔡立东说留学生活的后半段基本消除了这种不适的感觉。
“我觉得自己的收获除了在专业方面外,更重要的是对我本身人生态度的冲击,这方面的收获更大。对于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的事情,学会欣然接受;另外更深刻地体会到做事情应该更从容镇定些。或许西方的各方面制度比较成熟,生活中确定性比较强,所以我觉得西方人做事情更加从容,那种举重若轻,处理事情有条不紊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吉林大学教书时,蔡教授经常要求自己的学生做阶段性的总结。重新做了一年“学生”,蔡立东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段学习生涯。英国的大学生活和中国的完全不同,他就读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律系有相当多的中国留学生。
英式教育
“我们的语言是个问题,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英国的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主,老师会邀请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想法,这就要求学生做好主动思考的准备。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提高主动性非常重要。另外不要怕被别人笑话。我从LSE的老师那里了解到,他们并不在乎你的用词多准确多华丽,因为他们知道你是用外语来表达,老师们更关心的是你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只要你的想法独特,老师通常是会鼓励的。”
伦敦是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在这里学习的同学有实实在在的体会。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宗教背景的人汇聚在一起,大家对不同事物的看法也各有不同。蔡立东给中国留学生的建议是:
“努力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要培养自己全球化的视野。在一个国际学生众多的环境中,既要尊重自己的文化,也要宽容别人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创造成为国际公民的机会。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
出国目的
和蔡教授一起来到BBC演播间的,还有另外两位在LSE读法律的中国留学生。已经在中国参加过工作,现在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赵拓说,不少出来做访问学者的人,都是抱着走走看看,游游逛逛的心情出来的,不过蔡老师则不然。
蔡立东说,在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提出申请时,自己出国的目的就已经很清楚,他希望通过来到LSE,和英国公司法的权威教授建立起畅通的学术联系,保证自己回国后能够获得最新的专业信息;他希望能够和教授作一系列访谈,了解英国公司法的发展与现状,并请教授写写这方面的文章;他希望自己翻译一本教授的书,并写几篇能够体现访问成果的学术论文……一年的访问时间结束,蔡教授当初的想法基本一一实现。
“申请做访问学者,一是英语要过关,二是访问的目的一定要明确。这是出国前的必要准备。”
这个建议对访问学者适用,对希望出国攻读学位的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英国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和中国的一个明显差别是,前者有很强的计划性,可以用成熟二字来形容。这体现在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自己一年要做什么,需要做哪些reading都提前在网上公布,一经公布就不会轻易改变。一个专业的开设要履行严格的程序,一个项目的开展更是如此。这一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除此之外,蔡立东还谈到英国的建筑带给他的冲击,“外表看起来低调,有点像英国人做事——节奏慢,很平静,但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在追求不朽,追求经典,希望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一点也值得国人借鉴。”
一年的留学时间并不算长,有着“双重身份”的蔡立东教授仍然在思索,在总结。不知道这位喜欢用精练语言做概括的学者,会如何形容这一段留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