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华声报消息: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问题。胡锦涛主席多次表示:“尽管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但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温家宝总理把依法保护在海外我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纳入了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据新华网报道,外交部官员介绍,现在每逢重大突发性领事保护案件发生时,中央领导同志都做出重要批示。
一年来,无论是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还是日常办案,外交部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协作下,积极开展我海外公民与法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
一年来,面对当地各异的社会情况与治安状况,驻外使领馆都积极做驻在国政府各部门工作,全力处理每一起领事保护个案。
2006年5月29日夜,中国政府包租的两架飞机载着从东帝汶骚乱中撤离的243名中国侨胞、中资机构人员和3名中国驻东帝汶使馆工作人员家属,平安抵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这样大规模的撤侨行动在2006年并非唯一。
同样在5月29日,外交部在北京举行领事司领事保护处成立仪式。这是中国首次设立一个部门,专门处理和协调中国海外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
2006年,一场场撤侨行动、一次次海外紧急救助、一条条出国提醒,让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中国人体会到了一个原本陌生的外交术语“领事保护”。“领事保护”也把抽象的祖国变成了海内外中国人能够切实感受到的温暖。
正如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领事保护处成立仪式上所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依法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做好领事保护工作是新时期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外交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外交部数据显示,2006年,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3万余起,涉及中国公民以几十万计,比2005年持续增加。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至少有数百名身在海外的中国人遭遇各种“窘境”,而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平均每天要处理100多起案件。
从年初的香港旅游团埃及遭遇车祸,到3名中国工程师巴基斯坦遭袭不幸遇难,从台湾渔船在外国领海被扣押,到中国侨民在所罗门、东帝汶、黎巴嫩、汤加等国的骚乱中受到威胁……这些涉及海外华人、中国公民和企业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中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均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行动,启动协调机制,维护了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魏苇12月31日说,今年领事保护案件的规模和复杂性均超过以往,案件类型正从传统向非传统领域延伸,从偶发、单发向频发、群发转变,其中重大突发性案件频发,并呈现全球多点同时爆发趋势,为中国领事保护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魏苇表示,领事保护发案量逐年上升的背后是海外公民数量的持续增加与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相互交织。
统计数据显示,从建国初期至1979年,中国出境总人数仅为28万人次。2006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预计达到3200万人次,二十年增长了100多倍。魏苇指出,一部分中国公民法律意识薄弱,对国外情况不了解,违反当地法律法规,也增加了中国公民海外遭遇不测的几率。为此,中国公民自身要不断加强修养,提高风险认识,降低牵涉领事保护案件的可能性。
中国目前已与169个国家建交,共设有220多个使领馆,2000多名常驻外交领事机构人员。这些驻外使领馆已成为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避风港”,驻外领事官员也是中国公民在海外寻求直接帮助的“亲人”。
不仅身处海外的中国人成为领事保护的受益者,很多即将踏出国门的中国老百姓也把目光投向“领事保护”。
“德国世界杯期间,外交部提醒赴德的中国球迷注意人身安全”;“亚洲某国发生25年来最严重传染性胃肠炎疫情,外交部提醒赴这一人员不要吃生冷海鲜”……这些发布在外交部网站上的出国“温馨提醒”,传递的正是中国外交细致入微的亲民关怀。
据统计,外交部今年共发布400多条领事新闻,近400条出国提醒和须知,比去年增加了约50%。这些信息从气候灾害警报到各国礼仪介绍,从旅游风光到经商劳务,内容全面,涵盖广泛,为中国公民走出国门提供了便捷服务。
对此,外交学院副教授夏莉萍评价说,“外交为民”是一个很洪亮的口号,而外交部网站上的提醒信息则是实实在在、服务百姓的举措。
时至岁末,领事司还在酝酿向社会公布2007年版《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
魏苇说,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事保护预防和应急机制建设,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工作能力,通过不懈努力,把中国政府的关怀与爱护传递到每一个身居海外的中国公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