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新华网专稿:英国救援组织的一位专家说:“对非洲人而言,中国提供的是一种颇受欢迎、不同于他们从西方国家得到的模式。西方国家对非洲一方面表现出施恩于人的样子,一方面又表现出屈尊俯就的姿态。西方低估了还有另外一项选择的重要性。”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也认为,“中国没有对非洲进行说教,而是向非洲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纽约时报》18日就上述中非关系发表一篇署名文章,题为《中国在非洲大显身手》,要点如下:
基于互利的平等伙伴
似乎在突然之间,中国在非洲无处不在,而不仅是在石油储量丰富的国家。非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自2001年以来几乎翻了两番,去年达到近400亿美元。
中国几乎不能算是第一个在非洲寻找发迹机会的国家。首先是阿拉伯人、后来是欧洲人靠着非洲的财富和廉价劳动力,建立起自己的帝国。随后而来的是冷战分子。为了各自的影响力和利益,他们让非洲代理人展开了意识形态上的较量。
在世界各国与非洲反复接触的过程中,非洲大部分国家困在一种经济陷阱中:它们主要向发达国家提供有价值的原材料,同时充当廉价制成品市场。
但中国似乎在向非洲提供一种新东西,一种建立在互利基础之上、不干涉盟国内部事务的平等伙伴之间的商业关系。或者,正如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指出的,“中国没有对非洲进行说教,而是向非洲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但中国在非洲的利益真的有别于早些时候那些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吗?或者,正如一些人开始提到的,北京不过是打着第三世界团结一致的旗号,遵循着同样的开发非洲资源的法则?
当然,中国自认向非洲提供了某种超越西方标准处方的东西。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卢沙野说:“现在非洲国家有了更多选择。它们在接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决方案的同时,还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它们可以在各种方案之间进行比较,然后选出最好的。”
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国最近的发展历程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了各种诱人的可能性。在最近20多年里,中国使数千万人脱离了贫困,并使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它对尼日利亚、安哥拉、苏丹之类资源丰富的国家无疑具有最大的影响力。
而且,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在一些不太明显的地方也变得一目了然。在塞拉利昂,中国企业不仅兴建饭店和旅馆,还对旧饭店、旧旅馆进行翻新。在莫桑比克,中国企业对大豆加工和养虾业进行投资。上个月在冈比亚班珠尔举行的非洲联盟首脑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使法国、英国和美国代表团相形见绌。
在塞内加尔这个长期以种植花生为主的国家,中国建筑公司不仅修路、架桥、铺设供水系统,还兴建了一些其他项目。中国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进口价格不贵的制成品、经营饭店、开设中医诊所。
但非洲国家的经济史是一部开发资源却无法使非洲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成非洲人民财富的警世故事,甚至在殖民和帝国主义时代对非洲掠夺结束后的数十年里也是如此。
在独立后的时代,非洲盛行国家控制,其目的在于迅速实现工业化,这在大多数国家都是一种代价沉重、管理不善的经历。在苏联解体后的时代,许多非洲国家接受了“华盛顿共识”,开放市场,稳定宏观经济,放松国家控制,增加政府的透明度。
这些措施是否有利于非洲国家,非洲国家是否切实实施了这些措施,都是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翻了一番,大多数国家控制住了通货膨胀。但许多非洲人仍然认为,经济改革没有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他们对西方不再着迷。
中国模式不同于西方
塞内加尔森林学专家阿马杜·尼昂说:“西方向我们关闭了大门。即使我们依照他们的计划去做,最终他们的利益还是更重要。”尼昂目前在马里为联合国的一个开发项目工作。
另外,他说,中国的技术和专业技能更合适非洲,所需资金也更少。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与非洲的更接近。
达喀尔一家中国建筑公司的塞内加尔经理穆萨·拉明·萨内说,西方在实施其方案时有点家长制作风。萨内说:“塞内加尔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平起平坐的朋友。现在不再是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问题。它是一种相互之间的交流。”
但现在就说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还为时尚早。今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非洲的主要利益迄今为止一直是原材料。该报告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为数不多的产品主要是石油和矿产品。”它说,中国向非洲则主要出口制成品。
换言之,中国在非洲的所作所为与世界其他国家在非洲的所作所为大同小异,只不过中国没有对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如何与腐败作斗争之类问题进行说教。
但无论中国最终扮演什么角色,它引入非洲的最重要因素或许是竞争。英国救援组织乐施会负责人邓肯·格林说,西方太长时间以来一直依赖一整套旨在解决非洲问题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