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南汽海外收购英国罗孚汽车,但国有企业风格未变,不愿和当地民众沟通,将自己带入公关泥潭中。英国公众无法接受其东方式的缄默,疑虑和不信任感日益上升
英国伯明翰市长桥小镇一处普通公寓里,中国南京汽车工业集团(南汽)罗孚项目组的几十名成员临时落了户,吃住工作都在其中,掐指算来,已有一月。
今年7月买下英国罗孚汽车公司资产后,南汽重新调兵遣将,8月初派出一支50人的先遣团赶赴英国处理收购后的繁琐事情。不大的公寓成了大本营,这里离罗孚工厂很近,方便这些新主人们随时进出。
不方便的一是伙食,为此项目组专门从国内带了五名厨师派到罗孚长桥工厂的食堂,给他们自己开中餐小灶。
还有就是看不到中文报纸。伯明翰当地《晚间邮报》(Birmingham Evening Mail)也想到了这一点。为了让南汽人看明白,9月2日星期五,该报头版头条破天荒的使用中文大标题:请中方企业开诚布公。这在英伦三岛英文报纸中也是头一次。
虽然中国国内有关收购的争议基本平息,但在英国特别是伯明翰当地,南汽正处在舆论漩涡中,从新厂计划迟迟不明到收购款项是否到位,从临时租借公寓到中餐大厨随行,大大小小问题不断。英国人本来多疑,南汽一贯的沉默更引发了媒体的不满。《晚间邮报》的非典型做法就是一次总爆发。
所有的矛头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南汽是否真心真意在英国投资建厂延续罗孚光荣,还是准备将机器设备打包回国一走了之?
怀疑的种子
不信任的种子在收购之前就已深深埋下。
与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海尔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相比,南汽收购罗孚过程并没有遭遇到太多政治因素干扰,虽然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上汽)曾展开激烈竞争,但与美国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至英国政府,下至罗孚工人都视中国人为救星。
不过,在上汽和南汽之间,英国舆论偏爱上汽是不争的事实。上汽全球500强的实力让很多人相信,它会是最好的买家,它将使罗孚恢复生机,虽然上汽实际只对罗孚的发动机部分感兴趣。
而南汽口碑欠佳,除了“国有企业”的背景外,英国人几乎对它一无所知。6月,英国《金融时报》说,南汽的收购方案是纯粹的“拆迁户”,将罗孚工厂的先进设备转运到中国,不会管工厂未来发展和工人的死活。这让伯明翰市官员、工会、以及大批“下岗”的罗孚员工不安的神经崩的更紧。
南汽不久予以否认,但“拆迁户”的恶名从此挥之不去,即便到7月22日南汽击败上汽,拥有罗孚主要资产后。
怀疑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罗孚工厂所在土地不归罗孚公司,而是一家地产公司所有,南汽只是短期租赁,据信在6个月到1年之间。这一时间段用来安排工厂复工几乎不可能,如果是拆卸设备装船运输倒是富富有余。
敏感的英国人
经过多次要求,20天之后,8月11日,惴惴不安的伯明翰地方市议会官员才首次见到南汽罗孚项目组负责人,并得到了对方口头承诺:南汽会在伯明翰继续制造汽车。
但一次见面并没有缓解民间的忧虑,南汽一直没有明确宣布英国业务的中长期计划,加之不习惯和英国人交流,南汽后续一些做法反而激起了当地舆论的口诛笔伐。
“厨师事件”就是一例。南汽请国内厨师到罗孚工厂掌勺,这竟然在英国报纸和电视台炒成了大新闻,敏感的英国人想到的是南汽不打算在伯明翰打“持久战”,吃几天自己的饭,好卷铺盖走人。或许这真冤枉了南汽,家乡菜显然能让南汽军心更稳定。
吃饭吃出问题,住宿同样惹闲话。8月底,有媒体从伯明翰市政府部门查到,南汽申请改建长桥李克利路的一栋公寓,为国内大部队做准备,计划最多可容纳400人,两种声音立时跳出:少数人担心这么多中国人来到英国,会减少当地就业机会;更普遍的看法是,这么多人跑到英国短期居住是为了大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