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多少人曾梦想在外国生活?异地的月光吸引了中国人的视线,然后,足迹印上另一国度时,真正的生活体验才刚刚开始。
孔子的《春秋》有云:“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早已说明在文化上的不同而非种族上的区别,而对勇于“夷狄之”的华人,早已另辟新路,在陌生的异乡,踏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代表了华人于异地心路历程、生态环境的文化之路——唐人街。
既熟悉又陌生
唐人街作为一个群体的华人形象,往往是外国人认识中国的第一个窗口。走在英国主要的大城市里,你会发现唐人街几乎是每个城市的必备品。在那里寻找出熟悉的文化——唐人街美味的中餐馆、民族商品还有那华人风俗;而陌生的,是唐人街与英国主流社会相隔离的、封闭的社区生活。
多少年来,唐人街延续着自己的传统,与外界来往甚少,而外地华人第二代、第三代的子女,通过高等教育的桥梁,融入了英国主流社会,也就脱离了唐人街。
唐人街反显得弱势与落后,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现代中国形象已不相应,与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海外华人形象差距也越来越远,而英国部分华人领袖们正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近日在曼彻斯特一个“英国华人的机遇”研讨会上,英国西北华人协会会长李启鸿博士反复强调的一种想法,值得深思,他说:抓住机遇,把唐人街华人、第二代华人和留学后移居英国的新华人都团结起来,学会在英国主流社会中发展和争取自身利益,树立现代华人新印象。
历史性平等对话
据了解,研讨会的主讲人一半是曼彻斯特或西北地方议会、工商会、发展局、大学的领导人和王室代表,一半是成功的华人代表,近百名在英各界华人精英出席了会议,会议语言全部使用英语。
而且,研讨会虽由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曼彻斯特工商会、曼彻斯特大学、西北华人协会主办,会场却选择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曼彻斯特大学理事会议大厅,而不是选择中餐馆又或中资机构的会议室,模式像极了英国主流社会。
曼彻斯特市议会的副议长罗宾逊,概述了市议会与唐人街从老死不相往来、改变到把唐人街看作曼城经济发展增长点的变化。
她表示,唐人街在曼城已有很久的历史,是曼城居民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直到20年前,它都像独立于英国社会之外的世界。在市议会里几乎没有过华人的议题,更没有华人代表的声音。他们甚至不知道华人社区没有享受到曼城其它社区享有的许多公共利益。
几个月前,当地侨领才告诉她,曼城唐人街至今没有老年人医院和社区活动中心等设施,她说这是20年前社区发展时对唐人街的忽视所造成的,她为此很抱歉。
华人打入上流社会
罗宾逊发言中曾提到一位华人李启鸿,早年从香港移居英国,商业上的成功帮助他进入了英国主流社会,3年前,他成为曼彻斯特大学的董事,今年起出任郡王室副长官的职务。
事实上,自去年担任西北华人协会会长以后,李启鸿就为自己定了两个目标:第一要让大部分华人华侨团结起来。现在,唐人街的老一辈人没有文化,第二代读了大学的和读学位留下的新华人有知识,但分散在各个单位,形不成合力。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有力量争取自身利益和整体提高华人的地位。
第二,大家团结起来与主流社会打成一片,参与地方政策的制订,共享应该享有的社会福利,融入地方的生活与文化。 文章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柔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