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随着近年来“海归”一族人数的不断增多及人才市场年薪定位的逐渐理性化,原先笼罩在“海归”们头上的高薪光环正逐渐散去,从“海归待业”演变而来的“海待”一词也逐渐被人们所熟悉。
求职现状难就一个字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归”们大都是因为学习优秀留学出国,毕业后又在所在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对西方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理解,素质比较好,面对国内人力资源需求,获取高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许多国家吸引留学生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入学条件宽松,造成“海归”良莠不齐。有些小“海归”缺少真才实学,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给“海归”的价值大打折扣。另外有一些“海归”不切实际,漫天要价,也造成他们就业过程中的错位。
近几年,出于成本和效益的考虑,国内企业对“海归”求职开始逐渐理性。不少外企都加快了人才本土化进程,国内高校培养的MBA等高级人才也越来越多,他们在技术与国际化视野上并不逊于海归派。不过,乐观地看,国内现在各个行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很快,机会仍然很多,这对“海归”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消息。
就众多学有所成的“海归”来说,当初选择出国的动机主要就是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海外留学人才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运作惯例,很多曾经在国外大企业工作过,有的还是复合型人才。活跃的思维,不停顿的创造性思维,是“海归”最明显的优势。
与此同时,在海外商业文明竞争环境影响之下,他们的工作效率,意志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一般比较强。如何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是人才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求职受挫另辟他途
在海外读取学位,无论在精力、时间还是金钱方面的投入都相当大。很多人想尽快得到回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因为过高的要求而丧失了宝贵的机会,就得不偿失了。应该多权衡,多着眼长远的发展。不要只看金钱找工作,而应着重看发展的机遇。此外,还要看自己的专长,例如,对于搞市场销售的人,除非对国内的市场有很深的理解,有销售渠道,否则,与本土派竞争的优势并不是很大。
所以,不少“海归”在求职受挫后,希望走上自主创业道路。专家建议他们要学会一方面看着国内,寻找国内是否有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某种商机;另一方面,要看着国外,他们与国外有许多联系。通过已有的联系,把国外一些先进的东西引进来,这也是“海归”们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此外,政府有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许多措施与政策,因此,争取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
“海归”创业,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强强联合。创业的团队就是从过去的同事那里来,有了这样的创业基础,成功的可能性才比较大。要学会为自己积累创业资本。而积累创业资本的最佳时机,就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当中。
因此,任何时候,都得注意自己的人品。如果自己不讲人品、不讲风格、不讲做人的度,绝对找不到志同道合、可一起创业的人。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做人讲人品不是为别人,首先是为了自己。
总而言之,“海归”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很可能会遇到同样的挑战,如生活上的不适应,子女教育问题,工作风格和习惯的调整等。工作中讲究团队精神,不因为自己的背景而骄傲。现在国内人才济济,很多人能力不比“海归”弱,这些人不仅是竞争对手,更是团队伙伴。当自己和原来留在国内的人在同一起跑线上时,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只有与环境融为一体,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真正体现自己作为“海归”的价值。
专家支招找准定位
一是正视自己,调整心态,理顺心情。洋文凭和金饭碗之间未必能划上等号,先把自己的门槛放低,把心态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找个专业的咨询评估机构,好好估价一下自己。知道有多少实力,就可以进入到临战状态。
二是认识到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有了良好的心态,也许就可以先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自信地面对将要到来的挑战。
三是不要作茧自缚,常能触类旁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有几个关键的要素:比较宽广的视野,对于身边资讯的变化非常敏感,善于应时而动;善于学习,并不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储备。职场如战场,一不小心就要被对手淘汰,如果抱残守缺,势必淘汰出局;善于审时度势,依据已有的经验作出判断,又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不断充实自己方能克敌制胜。
在求职过程中,海归所要求的岗位必须与他本身的学历、资质、经验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能够胜任并有长远发展的工作。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海归,目前最紧要的问题是怎样让自己在职业经验这方面尽快得到充实,在求职中要做的就是结合自己的情况找一个获得职业经验的恰当的切入点,然后加上高学历,就会迅速提高职业含金量,大大缩短成功的周期,也可以更快收回对于留学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