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2004年圣诞节,女儿从加拿大匆匆赶回北京。去年8月,女儿高中二年级时去加拿大留学。她双脚刚踏上那片土地,心里就期盼着2005年新年回来和高中同学共度最后一个联欢会,并早早地预订了回京机票。父母最了解女儿的心事,也非常尊重她对学校和同学的这份感情。看到她回来时的样子,才知道什么是兴致勃勃!
女儿早早计划了她的同学之约,为同学准备了圣诞礼物,一心等待着与同学拥抱、流泪、激动的欢聚时刻。这毕竟是凝聚了她珍贵回忆的祖国的母校、是与她分享了青春时光的同窗啊!
但是学校方面的情况却出人意料,令人心冷:学校不允许已离开本校的学生回来参加联欢会!
学校这条生硬的规定令人百思不解。学校育人,桃李满天下;学子留恋学校、师长和同学,希望参加联欢会,本是人之常情,值得珍重。学校育人以德,却为何拒人千里?更何况,女儿小小年纪赴海外留学回校,还包含着一份对祖国母校根脉不断的真爱与情感,怎轻易一个“拒”字了得?
于是我们反复与学校联系。老师反应是冷淡的,明确表示学校不欢迎所有已离校学生回来,理由是“如果允许你的女儿回校,对其他孩子就不好交代。”
我们找老师、校方反复商量:女儿只是想看望老师和同学,她保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定;不说路途之遥远、机票之昂贵,就说孩子的这份情谊,也是对学校工作的肯定。尽管学校最后勉强同意,但我们作为家长,仍为一桩好事仿佛变成了私下求情而不安和不解。
后来的事情更伤害了我们全家的感情。当晚7点半,我们把孩子送到位于北京郊区昌平小汤山的学校,保安表示,老师要到大门口接人才能放行。打通老师预留的电话,却没人接。在冷风中足足联系了20分钟,最后求一位热心的老师才把女儿带进学校。而接近10点时,保安来到教室,强行把我女儿驱赶出来,甚至连最后的拍照、留念也没来得及,给同学的礼物也没来得及送。待我们驱车赶到学校,她已和送她的同学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近半个小时。
孩子流着眼泪离开了学校。不管怎样,我女儿还算幸运,她与她想念的同学见了一面,不幸的是。有的孩子赶到昌平校区,竟在校门外流连一个多小时,最终还是被拒之门外。
学校是抚育青年之圣殿,老师是培育爱心的园丁。育人之德如同阳光,不该仅表现在书本上和课堂上,更应该体现在日常细节处理中,播撒到孩子的心田。21世纪的学校管理更应该体现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和国际化,这是时代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提出的要求和课题。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伤害的不只是孩子对学校和同学的感情,也伤害了国家教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最科学的教育管理?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