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一、国内各高校扩招给将来就业带来的尴尬每年6月份的高考,将牵动多少中国家庭的心。毕竟是鲤鱼跳龙门的机会,但是随着国内扩招本科生走向职场的尴尬局面,我们跳的未必是龙门,应届本科学生就业难,今年更是难到极点,由于今年是扩招第四届毕业生走向社会,338万应届毕业生流向职场,市场的用人单位与去年持平,职位需求也于去年同期相近,而今年的毕业生比去年多了20%,造成供(学生生源)大于求(用人方),很多问题焦点已经不再集中在大学生身上,大学生学会了自身合理定位,工资要求从原先的2500左右,到现在的1500左右,而且,也学会不再挑三减四找工作,任何岗位都愿意尝试,但是还是就业难,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国内人力资源的富裕,岗位少,竞争大。学生书本上没有学到职场要求的东西。
很多教育学家、政府部门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不采取有效方式,每年的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的安置办法成了越来越大的包袱,我们的教育部门和用人部门环节上出现哪些不合拍呢?企业到底需要何种人才呢?
我个人认为,高校的扩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次规模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大量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并不是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其原因有二:
1.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面临就业集中化”,从而导致一种就业压力现象,但其实这种压力在大学生毕业前就存在,毕业后更加显著;
2.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无法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造成供求失衡。冷门职位总是空缺,热门职位挤破门槛。社会需要的职位,例如蓝领技术人才,国内在师资上就比较薄弱,就业资源也一直呈现匮乏。这些都是导致供求失衡和人才紧缺的原因。
那么,为避免以上两种现象,大学生应该有更好的方法避免面临就业压力。
a.社会用人也好,大学生就业也好,都需要一个适应期。为避免“就业集中化”可以鼓励大学生毕业出国“再深造”,延缓就业时间段,避免学生面临百万雄师同挤独木桥的局面。
b.为避免毕业了,找不到对口单位,学非所用,面临供求失衡,可以鼓励大学生敢于尝试“人才转型”和“出国读全球炙热专业,回国填补技术人才空缺”相结合。
二、将来市场需要的是哪种人才?
独立思考与实战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综合高效的实践能力
应变能力
人才转型与提高竞争力,赶早不赶晚。与其大学面临压力,不如高中早做准备!
我们国家的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但谈何容易,人口的膨胀,步履艰难,境外大学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在提高学生的情商方面入手,何谓‘情商‘?就是以上能力的综合体现,智商高如果没有情商的配合,就不能把所学书本知识充分应用,做国际化人才,接受国际高等教育,是目前提升国内就业竞争力,减轻就业压力的最好选择。
三、增强竞争实力,海外深造一步到位。曲线救国,澳洲镀金是首选
毕业生把找工作‘难’归咎于当时高考专业选择不当,选择的专业不是学生喜欢的,或是学习后发现不喜欢,现有的教育体制,学生换专业的难度非常大,如果学生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即使拿到学位,将来走入职场,能够热爱从事的职业吗?临近国内高考时日已经不多,又有多少家庭在衡量专业、出路。
高中生留学海外的几条途径:
出国留学成为家庭的考虑范围,也是分流减压的一种趋势,选择哪种留学方式?让自己的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从国外的课程入手,针对高中毕业学生教育背景,可以选择方式很多,例如:
直接入读国外大学预备课程
直接入读国外的证书课程
直接入读部分大学的本科课程
境内的合作办学大学桥梁课程
四、孩子独自出门,你给他准备的是面包还是猎枪?
澳大利亚的教育以其合理费用,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海外学生的移民政策、就业率高等方面吸引中国学生,成为目前学生的首选国家,但是,用哪种途径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是越来越多的家庭探讨话题,过去的盲目考英语,先出去再说已经落伍,我们给孩子的装备已经从过去的英语工具书,到现在的猎枪(学习方式),澳大利亚的昆省教育部的大学预备课程,正是家长为孩子准备的猎枪,学生在国内提高的不仅仅是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式、与外国老师沟通方式、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学习,使中国学生在上国外大学时不再紧张、尴尬。
预备课程分成四个阶段,全英语阶段,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突破语言障碍,二级证书阶段、三级证书阶段、四级证书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都直接与境外课程接轨,学生学成第四阶段,可以直接入读大学本科课程,澳大利亚的25所大学对昆省预备课程的学生都予以承认,学生在上大学时,不仅英语过关、而且专业方面得到充分的考虑,例如,国内的预备课程选择商科,商科包罗万象,有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会计、精算、金融,也有对数学要求不高的国际贸易、人力资源、旅游酒店管理等,我们可以通过预备课程的基础学习阶段,了解自己,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大学课程设置,把盲目的选课风险降低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