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99年之后,英国大学在中国大量招生,同时互联网日益普及。全英学联的影响在英国和留学生中间,开始扩大。这成为全英学联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局面,全英学联的运作也进入了一个逐渐正规化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先后有有7名博士担任全英中国学联主席。1999-2000 第12届 主席 陈蓓宁 博士
2000-2001 第13 届 主席 王世云 博士
2001-2002 第14届 主席 杨 筱 博士
2002-2003 第15届 主席 洪天阳 博士
2003-2004 第16届 主席 董 华 博士
2004-2006 第17届 主席 吴长新 博士
2006-2007 第18届 主席 郑 磊 博士
《英伦学人》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4位99年后的全英学联主席。每个人就自己任内经历,介绍了学联人数发展、活动和心路体验。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基于这样考量。中国的组织,常常很缺乏“数字化管理”的传统。围绕着全英学联,乃至各个地方学联的共同问题,他们不能够把自己会员数据具体到十位数。因此,我们试图从这个问题上,去检查全英学联的工作能力。其实,这样的会员数字调查,也足以说明全英学联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活动,是任何社团的必要元素。全英学联每年有自己的规定项目,比如春晚、国庆中秋、中文教育和刊物。随着人数增加和成员成分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自创活动出现了,在这点2005年特别明显,举办了第一次创业大赛。
心路历程是留给各位前主席的自由时段。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常常是一个平衡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也多于普通会员。如今时过境迁,他们的感受也许有助于后来者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