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在接待应聘者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成熟的运营机制
●对于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来说,走出国门进行招聘,开拓了视野,近距离接触了海外留学人员,了解到他们对岗位的需求情况
海外招聘
聘用双方反响强烈
记 者:近年来,上海市加大了集聚海外人才的力度。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上海近两年在海外招聘方面的举措。
毛大立:为进一步推进上海“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的实施,不断提升上海的人才国际化水平,推进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建设,去年11月11日至23日,上海市海外人才招聘团分别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新西兰奥克兰举行了3场海外留学人才招聘会。
今年9月7日至19日,上海市海外人才招聘团又分别在美国旧金山、纽约、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3场海外留学人才招聘会,期间还拜访了美国国际人力资源协会。
记 者:上海市海外招聘团的组成结构是怎样的?
毛大立:招聘团由上海市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办公室,各区县人事局和上海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参加。参加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招聘的单位共带去招聘岗位1700多个。参加赴美国、加拿大招聘的单位共有27家,另有一批委托市人事局代理招聘单位共136家,共带去招聘职位2000余个,岗位数4600余个。
记 者:海外留学人才对这两次招聘的反应怎么样?
毛大立:两次招聘活动成效都非常显著,不管是招聘单位还是应聘人才都反响强烈,招聘单位已经“锁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和新西兰奥克兰的招聘活动在当地华人圈中引起了轰动,许多留学人才乘火车或飞机赶到招聘会现场洽谈。3场招聘会共接待洽谈1072人次,详细洽谈476人次,共收到简历717份,其中博士学位43人,硕士学位404人,学士学位266人。
在美国旧金山、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的3场招聘会参会人数逾1500人,收到简历1471份。从汇总数据分析:学历学位上:博士学位25%,硕士学位57%,学士学位18%。年龄上:20―30岁的占37%,31―40岁占43%。专业领域以IT、金融、投资、经济、生物工程、新材料、教学等为重点。
招聘活动还极大地宣传了上海的市情和“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许多留学人员和单位都希望了解上海,但相对来说对上海的宏观环境了解得多一些,对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具体用人政策等并不了解,通过招聘会新闻发布和用人单位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等,海外留学人才加深了对上海的了解,也对“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更加关注。
多方协作
保证招聘圆满成功
记 者:在您看来,招聘活动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毛大立:首先要感谢我国驻外使领馆的高度重视,以及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海外联络处的全力相助。
我国驻外使领馆及国家外专局驻外代表处对我们的各场招聘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不仅前期在当地对招聘活动和岗位进行了大力宣传,而且在招聘会召开时,都亲自到招聘会现场与招聘团的成员进行亲切交谈,介绍当地的教育概括及留学人员的特点等。
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海外联络处和在外留学人员则积极与我驻外使(领)馆联系,取得支持,组织当地留学人员参会,并在招聘现场协助会务工作。
其次,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确保了任务顺利完成。为了扩大招聘会影响,我们在国内外媒体与网站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支持下,将招聘信息在大使馆的网站上刊登;联系当地大学学联的网站等,将招聘岗位和信息广泛发布,便于留学人员详细了解招聘会的情况。
三是政策培训与资料准备工作周密,出发前我局专门对招聘团成员就本市引进海外人才的相关政策及外事纪律等进行培训,以便整个团队的安全性和统一性。资料准备上,专门印制了政策宣传册、招聘会会刊、登记洽谈等会务用表、岗位信息单等,以便参会人员多渠道、多方位详细查询、了解信息。我们还有针对性地预约了相关人才到招聘现场面谈。
此外,招聘的成功还少不了国内外媒体的跟踪报道,以及招聘团成员废寝忘食、连续作战的精神。
记 者:从这两次招聘来看,上海市在招聘海外留学人才方面有哪些富有成效的特色做法?
毛大立:例如上海建立海外留学人才数据库的做法就深受留学人员的欢迎。招聘中,留学人才最关心的是对于他们的简历如何处理,当他们被告知我们将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库,把他们作为人才资源动态管理,并不管录用与否都给予他们回复时,他们都表示满意。也有些留学人才已有工作,但还是会投递一份简历,目的就是希望进入我们的人才数据库,以后能够得到跟踪服务。
海外人才
回国工作心情迫切
记 者:两次招聘活动中接触了大量的海外留学人才,您对这一群体有何印象?
毛大立:在接待应聘者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尤其是在国外获得永久居留权或加入外籍的海外留学人才,他们更希望有到上海来工作或把自己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的良好愿望。有的留学人才殷切地希望以后再组织这样的招聘活动,为他们就业提供平台,创造机会。有的留学人才来到招聘会现场,并不是完全抱着来找工作的目的,而是希望听听乡音、看看祖国家乡的亲人。有的海外留学人才在国外居住了10余年,中途回国不多,哪怕回来也是来去匆匆,所以他们对于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不是很了解,但他们普遍感觉到祖国比以前更加繁荣强盛。
可以说,大部分海外留学人才的所学、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都契合上海的发展需要。这一现象在美国的留学人员中较为明显。前来应聘的留学人员人数虽不算很多,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集中,与我们带去的岗位匹配性很强。许多应聘者是IT、金融、投资、经济、生物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教育科研等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正是上海近年和未来几年发展中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此外,也想提醒海外留学人才在择业时应调整好心态。有些海外留学人才在择业时期望值太高,一毕业到企业应聘时就开出明显高于国内人才市场所能给予的薪金要求。海外留学人才到国内就业也需持平常心态,从而较快地找到自己满意、合适的工作。
创新模式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记 者:您组织参加了这么多次海外招聘团,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可以供其他地方组织类似招聘团时借鉴?
毛大立:首先,“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成熟的运营机制。我们的海外招聘由上海市人事局主办、用人单位积极报名参加、会展商务公司具体承办。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政府购买服务,搭建平台,用人单位积极参与、踊跃提供岗位,承办单位全力做好相关会务等工作。三方密切配合,顺利、成功地完成了招聘任务。
其次,走出去的形式招聘人才的确深受广大海外留学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对于海外留学人员来说,通过招聘会,很方便地与国内用人单位建立了联系,同时也了解到国内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相关政策。对于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来说,走出国门进行招聘,开拓了视野,近距离接触了海外留学人员,了解到他们对岗位的需求情况。比如我们在招聘中就发现,入外籍的留学人员对来上海工作涉及养老保险、子女入学、创办企业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尤为关心。
此外,高校海外校友会、华人民间组织等都是联系海外留学人员与国内用人单位的重要桥梁。此次招聘中部分高校、企业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成效显著,其中一条成功经验是充分发挥海外校友会、海外华人组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