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出国留学最令人难过的时候,莫过于眼见学业势将完成,但银行存款见底,周转支付单、信用卡即将形成问题的时刻。幸运的话,一通越洋电话向父母求援,也许可解危难。万一经济发生恐慌加上求援无着,确实可以叫留学生急出病来。临渴了才试着去掘井,未免可悲,何不来个未雨绸缪的计划呢?
留学生若能学会如何妥善计划自己的生活,将学业计划与生财、节流搭配得很好,经济恐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学业成就和经济状况本来就息息相关。负桫在外,处处需要用钱。但是,这些钱,哪些可以不花,哪些可以少花,哪些甚至可以由学校替你支付等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常识和技巧。多参考他人成功的例子,可以助你触类旁通;多记取别人失误的教训使你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错,避免走冤枉路。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不但完成学业,而且省下许多留学基金,同时也把自己训练成生财、理财高手。
下面,笔者将举几个实例,把个人获得奖学金的经验提供给有心人参考。这些经验和看法只是抛砖引玉,并非必然准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的道理, 必须谨记在心。
我为什么要寻求奖学金
我来美留学之前,就知道自己的积蓄只够维持一段时日,只要一适应求学生活,就得寻求奖学金甚至打工,绝不能让自己坐吃山空。然而,初来美国,为使自己尽早适应新环境,得预留绝大多数时间去图书馆,去体认学校的文化、人情,去观察社会风俗习惯,打工确是不宜。因为,打校外工是非法的,又多半耗体力而少报酬,对学业有害无益。而校内打工,则多半是图书馆或餐厅的零工,也只是浪费时间,对自己的学习和经济情况帮助极少。相反,拿奖学金的好处就太多了,既可以免去学费的开销,又可以 让自己名正言顺地享有一份“系”里的参与感。能完成系上的研究任务的话,就能获得一份成就感;能和其他老师或研究生合作的话,就多少可以体会到一点归属感。姑且不论获奖学金是一种荣耀,单在学业、经济效用、群体交往的效益上,自然比打廉价劳工合算得多。因此,第一学期,我投注心力学习,观察周围的环境,并在和系上师友的接触中,偶尔透露自己寻求奖学金的心境和愿望。
意外的机遇
认真学习、勤奋进行教授指定的实验和报告,努力练习写作,学会与师友交谈,是留学之初最重要的关键。我鼓励自己在下课后,多认识几位老美同学,多跟教授闲聊几句,并和上课的教授约谈,至少一周两次。初生之犊的我,尽管能深谈的英文有限,但至少聊及家常琐碎的时候,我能达到加深教授对我的印象。甚至,当我去参观校内附设的幼稚园,也不忘敲门进入主任办公室表示谢意,并概略地表达自己对幼稚园规模的看法,因此,我认识了园主任。我原本目的是为了方便日后的参观活动,没想到的是,在接近第一学期期末时,那位主任竟然主动问我是否愿意在她办公室工作,并指明因幼稚园是系办的,我可以享受奖学金学费全免,并可拿每小时五块五的薪资。这个机遇,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之所以说它是意料之外的收获,是因为我以为所谓奖学金,只是在系里为教授工作,只有和“有钱有势”的教授“相互看对了眼”,才有获奖学金的机会。怎知道在那些公认的权力外缘,仍有德泽可以披被!自然,我很乐意地接受了那份工作。
经验的丰收
借着这份工作,我磨练自己支配运用工作、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我也得以观察、衡量、思索和探究美国人正式和非正式的应对礼貌、行为模式和办事态度。因为工作关系,我鞭策自己扩展能力和兴趣,又因为领受奖学金的关系,我得以免费接受“公众演讲”的英语训练。在这个训练的结业期间,指导老师为我拍摄的录影带更邀请我系里的指导教授写评语;最后,这两位指导人的书面评语和报告分送系里、我工作的老板处和外籍学生办公室存档。这个程序,无形中又为我的个人资料添加了一笔多姿多彩的印记。接下来的三个学期,我不但仍享有那份工作,我还伸展自我的活动空间,担任我校(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中国同学会会长、外国学生联合会的文化部主席,并协助我系主办学术讨论会的大会工作。此外,我在师长、朋友的交往中,进一步赢得了友谊和信任。最后,我被选为当年“国际学生杰出贡献奖”的受奖人;最终,我不但得以省下自己三学期的留学基金,完成了硕士学位,同时赢取了不少社区、校方和工作地点所给的隹评。这些虽然忙碌却有价值的过去,又帮助我取得了博士班的入学资格,也让我具备了应对往后更复杂、更高消费的生活环境所需的条件。
另外,和中国留学生最有关系的,就是个别财团、学术交流基金会提供的硕士、博士论文研究奖学金,如蒋经国学术研究奖、中国时报学术研究奖、美国学者学会(ACLS)学术研究奖、福特基金会学术研究奖、亨利露丝基金会、道奇基金会、约翰霍普金斯奖助研究计划以及海峡两岸的政府奖助研究计划等。这些基金会多半是鼓励深入研究本国 文化、人文、社会科学等主题的奖助单位,对于想在这些学科范围发挥专长的有心人,获奖机会并非没有可能。
除了大基金会之外,各学院、学系都会有一些私人捐赠的奖学金,获取条件大小不一。有些明文详列在每学期发行的学院目录上,如哥大的教师学院手册就刊载110多种名目精彩的奖学金,供有心人猎取。有些则未必刊载于校刊目录,却存在于各系负责人手里。有时候,恐怕是遭遇经济恐慌的人硬着头皮去声援呐喊,才发现原来系里某处有些不为人知的财源呢!这种财源,有些相当慷慨,只要是学生的情况值得同情,大钱、小钱不等,只要系负责人签名同意拨予,或给支票,或给现款,非但不扣税,更不要求任何工作或研究义务。
免费的学术之旅
记得91年秋,笔者很想趁本科系的学术年会之际去一趟华盛顿特区,并且认真探讨、观摩这个学科的科际大局和气象,进而分析何项主题在当今主控前景大势,以备自己论文取向之参考。但希望能不花大钱达成多项计划,就得找“人”资助。我根据常识判断“科际年会”自然应该单刀直入,找系主任要求支持。所以在主意打定之时,明知夜晚十点办公室不会有人,仍先打了电话,简短录了留言,交代了两件事:一是自己想参加年会增广学科知识的意愿,二是自己经济能力有限的窘况。打电话的目的是要让系主任第二天来办公室处理公务时,将这条讯息先记录下来,成为“公务”中的一项,去预先思考。另外,我在录音的结尾还说明自己企盼能在最近有与他面谈的机会,当面征询他的建议和指示,给自己在系主任心中建立一个善于学习、有心听取其高明指教的印象。如此够专业道德的系负责人,自然会在我约好来见他之前,先把解决办法为我想好。果然,在我第三天打电话与他约面谈时间时,他已想好赞助我去参加华府年会的财源,并嘱咐我来面谈时记得带学生证。他要我去他办公室拿同意授予函,再去总务司,凭学生证领取550元现金的资助。结果,我去了趟华府,和同学分住青年旅社两夜,加上来回火车票,总共花了不到300美金。所有目的都达到了,机会也掌握了。更重要的是,我是由系里奖助去的。至于,我竟然最终净赚250元美金,也在意料之外。
从“有心人”到“全人”的养成
总而言之,获取奖学金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有些奖学金是可以在出国之前确知的;有些是可以来校以后争取的;有些奖学金到手了,仍可以飞掉,只因你不勤学社交技巧、不合群,甚至随波逐流,皆可能造成财源中断;有些奖学金是隐藏在人际交往沟通之间的,是靠“有心人”去挖掘、赢取的。我们外国留学生享有奖学金后更要懂得如何尽责和表达谢意,一则可以保住续得年限,二则是你的表现可以为后来争取的同胞赢取些许好感,建立信用。拿了奖学金,就过河拆桥,或口吃闭塞不对给奖人表达衷心感谢的人,不但阻碍了同奖再授“同类”的可能性,更说明此人在求学深造道路上,应对进退的功课交了白卷。因为任何一种奖学金,在奖助得奖人的时候,都是要确认该人的学术专业潜力,表扬该人在人群社交中能溶入社会系统、进入文化情况,并且懂得负责、回报的道理。
最后,如果你也是“有心人”,应该试着不要把奖学金仅仅当做“钱”的代名词。因为,奖学金支持的不只是一个经济状况,更是一个“懂得如何做社会人”的表征。奖学金原本就不是同情救济金,而是对各方面均表现出色的优秀者的赞赏。因此,要赢得奖学金,不应在有了经济恐慌时才积极进行,而应是平日求学过程中不断累进的目标。若留学生在平常就注意养成一个“全人”、“社会人”和关心学科的“学术人”,拿奖学金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