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2005年2月2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首站展览,在北京国贸中心开幕,350余所境外学校和教育机构在京掀起了一年一度的“生源大战”。从北京开始,巡回展还将登陆青岛、上海、杭州、重庆及深圳等地,截至3月13日。这个春季,“留学”又吸引了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的目光。
我省出国留学情况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曾做过签证培训的何先生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对签证官说:“签证官先生,您就把我拒签了吧!我不想出去,但我妈非让我去不可。”签证官说:“我成全了那个中国孩子,把他拒签了。”想留学的人多了;各国的学校纷纷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留学人员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留学这个话题,各方人士持什么观点?
家长:想好再做
小文在太原理工大学读大四,面对今年毕业时的就业压力,他想出一条缓兵之计———先出国留学。对此,他的父母持保守态度。他们认为,一年10万元左右人民币的学费对家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其次,如果孩子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难以适应,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国内的家长无法给予指导,只能干着急。父母将难以尽到直接教育子女的职责。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是三位一体的教育要素,父母教育这一关键环节的缺失,会增加孩子走入歧途的可能性。
避开高考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高先生,孩子正上初三,他正打算着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高中。他认为,一是在国外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孩子很容易直升国外大学,这样可以避开高考的竞争;二是能让孩子早早学会自立,大开眼界,何乐而不为呢。
老师:分清利弊
太原成成中学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认为出国留学有利有弊,最好考虑清楚再行动。利处在于,国外教育模式与国内的有区别,国外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国外的教育环境下,留学生更能培养创造力,同时可以眼界大开;弊处则在于,很多孩子从小就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依赖性较强,自我控制力较差,孩子出国独自生活,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
给予宽容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中文系一老师说,不能排除一些家长让孩子留学的目的就是要取得“绿卡”,其自身就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的心态。即使小留学生真有如一些报道中所述的“劣迹”,也不能仅从道德批评的角度谈问题,更不宜扣上“丢中国人的脸”的帽子。对此,成人世界必须给予足够的宽容,也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更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