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中外合作办学,为国内求学者接受国外先进教育提供了便利,因此成为深造捷径,但市场鱼龙混杂现象日趋严重,使深造之路荆棘遍布。针对这种现状,国家教育部门多管齐下,加强市场管理力度,同时提醒求学者,慎重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那么,求学者该如何选择?求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教育界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牢记一条原则
根据有关规定,只有通过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颁发的学历文凭才被我国政府认可。因此,对求学者来说,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牢记一条原则:必须选择正规项目,否则所获文凭无异于白纸一张。
判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否正规,求学者可从八个方面进行考察:1、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办学范围是否合法;2、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否具备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并达到国家举办的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3、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以及联合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规则、运行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否报审批机关备案;5、中外双方签署的合作办学协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6、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是否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是否规范,教学文件是否齐全,有无质量控制措施,招生和证书发放是否遵守相应规定;7、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
培养两种观念
注重实效而非一纸证书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鱼龙混杂现象的日趋严重,洋文凭的含金量大打折扣;而且,从就业市场的情况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求职者的真才实学。因此,求学者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以接受国外的先进教育、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而非一纸洋证书。
根据经济能力量力而行
中外合作办学被公认为是留学捷径,不但出国较为方便,而且费用相对节省。但据了解,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学习费用一般都在十几万元,一些“2+2”的项目甚至要几十万元。对国内求学者来说,仍是一笔大开销,要量力而行。
谨防四大陷阱
如今,非法办学机构的“包装”手段五花八门,令求学者一时难以辨别真假;而有些合法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心切,宣传时花好桃好,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因此,求学者在选择中外合作项目时,要谨防四大招生陷阱。
“名牌”陷阱
我国教育部在审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十分关注国内合作方的专业地位及教学实力。国外很多名牌大学更是注重自己的品牌,不会随意在海外开展合作办学。一些不具办学资质的机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巧借名牌,骗取中外合作的“通行证”。因此,求学者在选择时要实地考察,摸清国内办学机构的底细,以防上当受骗。
“洋校”陷阱
一些国外二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大学,为进入中国市场淘金,往往会把自己“包装”成一流大学。国内一些办学机构本身缺乏合作经验,也急于靠中外合作办学提高知名度,与所谓的“洋校”一拍即合,“拉大旗作虎皮”。因此,求学者在选择时不能被广告上的“洋校”光环所迷惑,而应通过国家教育部网站或各国官方网站,了解“洋校”的真实背景。
“出国”陷阱
如今,不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2+2”形式,即先在国内读2年,再到国外读2年,毕业后拿“双重”文凭。这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一大卖点,一些机构为招揽生源趁机夸大其辞,承诺“100%的留学签证率”,而一旦学员由于成绩、经济等原因无法出国,机构又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针对这种情况,求学者要端正学习目的,不应将求学与留学挂钩,不让不法机构有机可趁。
“学位”陷阱
我国国务院学位办规定,对授予学位的办学机构要特别审批,未经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擅自授予境外学位。但一些机构为抬高“身价”,与境外机构举办所谓的“学位课程班”、“研究生班”等,模糊办学性质,变相授予学位。这些洋学位未经核准,国家不予承认。因此,对求学者来说,选择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所选中外合作项目颁发学位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