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本文为一位现在在国外的网友为寄托的新手们写的一篇很长的文章,出处为寄托家园http://bbs.gter.net)
前言
我前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什么都不清楚。所以,申请的时候也是很多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我争取顾及到各个方面的人,不仅是申请所谓牛校的看法,也包括申请所谓烂校的看法。不仅是对考托福、GRE的看法,也包括PS、GPA等等。但是我觉得可能所有这些最适用的是对学理工科的GTER,因为我学文史类的申请不怎么摸门,所以也不知道是否贴切了。
动机篇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出国的动机。各种动机都有,很难说哪个对,哪个不对。但是我觉得有几点还是应该强调,虽然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就是出国并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一条途径,也不是适合每个人的选择。我在本科的一个导师就和我说,现在他看来,哪个学校毕业的并不很重要,还是在于工作或者科研的能力。而且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最好的一个朋友,现在在哈佛读博士,去年的这个时候,当我还在为是不是去新加坡这辈子就完了的事情发愁的时候,他就说这个相同的话,而且也是,就算去了新加坡,也可以再申请美国。有能力的人在哪个学校都吃的开,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并且对于学术界,论文是硬道理,不在乎学校的好坏,论文发表的杂志级别,和论文本身的价值几乎说明一切。而在商界中,能否打造知名的企业,能否挣到钱是真格的。政界中,怎样为百姓谋福利,让国家富强是最重要的。当然名校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契机,很好的发展平台。比如如果你在Cavendish实验室,哈佛,斯坦福等等……你能接触到世界级的人物,你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再有当初在中国时候的激动,你甚至可以和他们聊天,通信,甚至觉得他的这个课讲的并不是很好。
所以成功的外部条件可能更依赖于你是否在所选领域或者所属行业的的顶尖圈子里。比如我同学的老板在生物学界算是世界前5的人物,但是可能最重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几乎和在这个领域中所有的牛人都混个脸熟,所以可以请James Watson(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19XX年诺贝尔奖)写信帮我这个同学要美国的签证,因为他要去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 lab)参加个课程。当然最后James Watson出面了,也没拿到签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出国可以开阔视野,这里的开阔视野不同于我们上小学时候知道的那种开阔视野,也许应该说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的那种开阔视野。你到先进的国家看看,无论什么方面,你都可以更深刻的知道自己身上肩负为祖国富强奋斗的担子有多重,中国离世界的差距有多大。你也许会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爱国,什么叫国际地位。
心理准备篇
另外,我想提醒准备申请的Gter们,一旦走上这条路,就大概很难有退路,不是不能, 而是舍不得,你付出努力奋斗了几年,然后出去了,可能又是几年或者十几年,你舍不得再退到原来的状态,重新整合自己。你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也许柳暗花明,也许头破血流。也许你在加州,开着汽车,享受着阳光海岸,也许你还在北大边上租着一间合住的房子,不知道10月份GRE的钱上哪去找。但是话说回来,你一旦选择了,经过慎重的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就要客观的对这个决定负责。很难有人为你评估你的情况是不是适合出国。前些日子, 忘了在哪个版看到一个人,被哈佛录取了,但是经历好像并不是名校,优秀成绩加paper,还见到一人UC-Berkeley录取了,也是几经周折。如果是最初申请的时候,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他们不适合申请牛校,但是人家成功了。
另外,出国是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目标。如果在好的学校,你还是得拼命的学习、考试、 研究。如果在所谓的烂校,你可以在其他的经验方面积累得更多,比如英语、文化、交流等等。顺便说,如果出去了,你想提高英语,不要整天和中国人混在一起,那样你在美国或者英国,或者随便哪里,一辈子也还是说不出个整句的英语句子,太郁闷。你没信心和白人们交流,因为语言的问题。
关于GT成绩
我觉得关于考试的时间安排,有帖子说得很详细,不再重复,只对G/T的重要性做个说明。无论你申请什么学校,TOEFL成绩600 以上、GRE成绩1200-1300、AW4.0,就完全没有问题了。除非个别专业有特殊的要求。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你又不转专业,没必要花经历考Sub。这个时间不如用来学专业课,搞个高点的GPA。但是虽然是这样,G/T还是得花些时间来准备的。踏下心来好好背单词、做题。如果连这个考试都没有恒心,也谈不上什么出国的事情了。而且我要说Gre的单词很有用,在高级的杂志上随处可见。比如你翻翻Time,The Economist,BBC,CNN…… (网站)。而且阅读水平确实可以有质的飞跃。总之,可以肯定的说G/T在申请中的作用还是有的,但它是只是一个敲门砖,帮助你通过招生委员会的第一轮筛选。后面就没什么作用了。
对于那些G/T考的不好,又不想重考,并且GPA不好,低于3.0的人,如果也没有什么强的研究背景,建议申请英国、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留学这个东西不要攀比,觉得他去了美国, 你也得去,你可能真的去不了。如果家里的经济允许的话,不妨试试英国之类的。虽然我个人觉得对于学术来说,英国的大学与美国的大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甚至包括牛津、剑桥。
对于G/T的准备,如果经济允许,还是去上班。而且有个学习气氛,复习也有个方向。另外,外地的同学还能找个完美的借口来北京玩几天。看看天安门什么的。呵呵……没准你在G/T班上还能发现志同道合的GGMM,呵呵……同时我觉得很多留学考试网站也有很大帮助,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料和信息,还可以认识很多Gter。
关于申请
关于时间安排寄托天下网上有帖子说得很详细了,可能比较有争议的就是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分别说说:
1、对于申请美国的牛人来说,这部分人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上交5个学校的年级前5名,这些人是最有竞争力的,这些人来角逐那几个超级牛校。当然如果你有很强的研究背景,牛教授的推荐和联系,也可以放在这个组里来考虑。对于这部分人,申请的时候如果有精力,还是套套教授,牛校多申请一些。看看哪些牛校过去曾经给过你的师兄师姐offer。师兄师姐的经验很有用。当然这部分人大概也不屑看什么我的帖子。也许在申请前已经有了教授的许诺或者基本申请就是个过场了。
顺便说说套教授,这个东西很费精力和时间。如果你真的想套教授,认真的看那个教授的研究方向,学习,然后写信的时候,第一封信说说对他的研究方向,说说自己的情况,附上简历就是了。然后看看他们的态度,如果3天没有回信,写封信问问是不是收到第一封信了就是了。如果还是没有回信,放弃就是了。如果有回信了,你应该可以很明白的看到教授对你的感兴趣程度。如果就说你要首先申请,或者说他不要人,或者说他左右不了录取委员会的决定,那就是没戏,放弃吧。如果他说了些类似于你的背景很好、很乐意和你讨论他的研究等等就是说第一步成功了。接下来,你看他的网页上是不是有他最新的Paper,如果没有,很简单,问问能不能看看他最近的研究进展、Paper。如果有,那就踏踏实实的啃他的Paper,看不懂,问问你的导师什么的,看看是否能问些有意义的问题。然后通信大概保持在2周一次,或者1周一次的频率。当然你要一直关注他对你的态度。如果看不出积极或者不积极,你就假设是积极的吧。然后,慢慢说你的目的,想加入他的组,问问是不是招人,问问你是不是有希望 (the possibility of joining your group)。如果还是积极的回信,那就是你的希望了。保持联系,问问是不是能在你申请的时候让他支持你。后面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了。你这个牛校申请成功大概有50%或者以上的可能性了。最后,如果你的口语没问题,争取和他通个电话,或者几次电话,或者固定的电话联系。当然,在中国大概是没有机会去面见他了,如果你可以拿到签证,什么旅游签证之类的,问问他可不可以花上一周的时间去他的组里看看。可能这个对大部分人都不现实了,但也许有人有这个条件的。
2、刚才说的那5个中国学校排名在5-20的人,或者自己觉得可以归到这类的其他人, 比如有一两篇Paper在SCI索引上,或者有很好的国际项目。这部分人可能最尴尬,因为超级牛校申请的希望不大,而烂校又不甘心。
顺便说说学校。超级牛校,综合的说来大概有这么几个:Harvard,Stanford,MIT, UC-Berkeley;牛校大概有:Yale,Caltech,Princeton,Cambridge;比较牛的大概有:Chicago,Columbia,Cornell,Oxford… 也不错的大学,呵呵… 太多了,不说了,看看usnews.com 吧。 当然,每个专业的排名又不一样了。关于专业排名重要,还是综合排名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如果你要是在毕业后美国混,或者以后走科研的路子,还是以专业排名为主要参考,毕竟都是圈内的人,大家都心里有数,比如哈佛的工程实在是拿不出手,呵呵……但是如果你要是回国,或者是以后准备在非研究的领域工作,名校更重要,哈佛最次的专业也比UIUC的工程在中国更受承认。
刚说的这部分人大概可以考虑我说的第二、三、四类的学校。我觉得除非你很坚持,否则别申请那几个超级牛校了,浪费钱。我觉得这部分人更要慎重考虑,盲目申请太好的学校可能最后什么都没有。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举个例子,UC-Berkeley 现在物理系有个清华的教授,大概是访问学者,他有清华和北大的排名,所以,招个把学生,你想想其他人什么不是瞎掰了么? 也够缺德的。再比如,你去Stanford的EE或者Harvard的Chemistry的research groups看看,基本就是那几个学校的人,过分的是stanford有个组里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清华的。Faint,别人怎么活呀。呵呵……所以重要的是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好高骛远。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的有很强的研究背景,还是值得试试牛校和超级牛校的,因为等你到了牛校或者是超级牛校,你看有的人比你还差,有的人比你还混,你觉得多牛的学校也就是那么回事。但是这个是后话了。
当然这些人,如果在套教授上下苦功夫,还是可以去很牛的学校。个人觉得PS现在的份量并不是很大了,当然也重要,但是没有原来说得那么重要了,因为美国的学校尤其是牛校也知道中国申请者的情况,这么多年的申请,他们也知道那几个学校好,所以PS写得再天花乱坠,我觉得作用也有限。但是,我说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对于2、3、4流的学校,优秀的PS还是能打动教授的心的。至于怎么写PS,还是和大家说得差不多,突出你自己的东西,最好是别人没有的经历,当然这个容易说,不容易做。还有就是语言要是有条件, 还是找国外的人,或者请外国人改改,但是我觉得如果找外国人改,千万要找那些正经学习人文科学的人帮你改,别随便是个外国人就行了,他的英文写作不一定比你好,就如同很多人的中文语文写作差的一塌糊涂一样的道理。
3、可能有的人会开始骂我了,我刚说的这些都是不适合大部分申请者的,它们只适合极少数的申请者,或者很特殊的申请者。别急,当然大部分人得想得开,牛校当然更多的要的是牛人,你在中国都竞争不到清华北大等5个学校,你凭什么就要去哈佛、Stanford这样的学校,人家凭什么要你,你要是教授,你反过来想想,他什么特殊的都没有,凭什么要他? 你花钱让他给你干活和拿学位,你当然得找你觉得好的、适合的。
所以更多的申请者在竞争30-50,50-100的学校,或者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学校。对这些人来说,GPA >PS> G/T>RL,大概是这么个重要性吧。所以,有精力也可以套套30-100名学校的教授,没准会有意外的惊喜。当然,这部分人申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层次拉开,前50的2-3所,50-100的5-6所,100-200的3-4所;英国的,比如自费读剑桥、 牛津……加拿大的都可以申请。还可以挂上新加坡、香港等等。GPA大概没什么办法了,所以就在PS和套教授上下下功夫。或者自己的研究经验上,我指大四的时候去实验室混混, 看看有没有可能出篇Paper,哪怕是第二第三作者,呵呵,也不容易了。
这里顺便说说RL和PS。千万别用什么excellent,outstanding等等的词汇,我现在看了就想吐,别说美国人了。我导师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里面没有一个类似的词,当然,可能我本来也不是Excellent。见笑了。你可以试着用用什么有责任心的、具有在你们学校读博士的能力、最好的学生之一了、最有求知欲的、最有做Research能力的、值得信任的,用一两个GRE的单词。还有就是找牛人推荐最好,比如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等……但是估计大部分人也没有,那就找最熟悉自己的人推荐,不是世界上的牛人或者可以挂上个院士的头衔,其他的人谁写都没区别了。当然要是院士写,别忘了要求他给你中科院的专用信纸、专用信封。
写PS的时候,没必要写什么I have a dream,blablabla……昨天我整理电脑的时候看到我原来写的PS真是可笑,申请南加州大学(usc)居然还用什么这是我多年的梦想。惭愧,真是心无大志呀。我觉得除非你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或者特别的构思,否则老老实实的说说你的兴趣、做过什么工作、对这个领域的看法就行了,当然我说的大概针对理工科的学生。除非你特别能煽情,否则就中规中矩的,别玩花活。美国教授没功夫看你的长篇大论,一定控制在一页纸之内。如果成就太多,或者论文太多,附上简历就是了。
4、最后要说的就是那些稍差学校的GTER,比如什么海淀走读,或者是GPA太低,或者是什么民办大学,或者是没有学位的,这部分人我的看法是别申请美国,风险太大,可以考虑英国等等……如果非要申请,我觉得PS要花时间,要把自己的经历写的让美国教授哭死,苦大仇深,自己几经奋斗,终于已有结果,希望能进一步深造,各位自己掂量吧。
另外,有些问题,大家大都可以在GTER上找到很好的答案,不过有几点我希望提醒各位:
1。很多问题很明显的应对方式,行动起来就是了。比如你想知道这个大学要不要学生, 或者机考的成绩能不能用,写封Email过去问问就是了。不会写?看看BBS,或者就把你要说的话翻译成英文就是了。无所谓文字好不好,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了。你要想,我就是去学习了,要是英文比你还好,我去学什么?而且你差,还有比你更差的。所以,我看BBS上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直接问你要申请的学校,就可以得到肯定直接的答案,你何必问BBS呢?100个人回了你,也不如你要申请的学校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来得肯定。比如,你不知道你的这个专业某个学校有没有,你去看看你要申请的学校的网页呀,你看看那个系里有没有这个专业不就是了。比如你不知道学什么,你随便去3-5个学校的网站,看看哪个专业适合你,然后你就可以大概知道什么方向可以申请,然后看看更多的学校网页。什么?你不想看都是英文的网站,那别申请了,你看我的帖子是中文,可是用处不大呀,我不能告诉你你应该申请哪个专业。所以,学校的网页一定要仔细的看,尤其是研究方向。你可能有意外的发现。
2、关于转校,我觉得转校还是实际的,等你到了美国机会很多,你有很多机会可以转校的,而且你也可以和那些牛校的导师有面谈的机会,当然比国内容易了。所以,不要轻易的拒掉很差的Offer。
3、不要觉得我今年美国去不了,也不想去英国或者什么其他的国家,比如法国什么的,你非要去美国,你可以曲线救国呀。你从新加坡、香港、欧洲申请,一定比在中国申请容易,因为西方对这些地区的学校都比对中国认可,你的机会很多。另外,如果你明年继续申请,你有多少新的东西,你能给自己增加多少资本、筹码?仔细的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再做决定。不要以为你可以重新考GRE什么的,对申请真的用处不大,除非你没达到2000,T没到600, 否则,即使你重考的分都是满分,可能和你今年没什么区别。我觉得这个最适合那些有名校情结的GTER们。你再喜欢哈佛,你要是没有真本事,这辈子你申请50年也没戏。你不如上上什么牛津、剑桥的,然后再申请哈佛。你从牛津申请哈佛,怎么说也像是平调,而不是升迁呀。 呵呵……虽然你自己知道牛津有多少人在混。有些事情现在怎么说你也不信,你出来就知道了,但是晚了,所以你就像告诉后来的人,比如我写这个东西,但是后来的人还是不信,所以……有些事情必须自己经历才知道,就如同你前面有个井,我跟你说前面有个井,你要从旁边走,否则你会摔的很惨,你不信,其实当时人家和我说的时候,我也不信,我说不可能,怎么会有井,就算有,我功夫高,掉不下去。事实哪?我掉下去了,摔的鼻青脸肿,我后悔呀,当初不听前面那个人说的。我现在告诉你,那有个井,我摔过,很惨。现在你也不信,你说我吓唬你,就算有,你功夫比我高,不怕,但是你走,照样掉下去。你可能告诉下一个人,那个人重复同样的……可能有些事情必须自己摔了,爬起来才能知道这是个井,不能这么走。但是这个过程是不是频率越低越好呢。呵呵……有些井你真的需要自己去摔,然后爬起来,有些井太深,摔不得呀,摔下去一辈子也起不来了。
4、不要觉得哈佛、Stanford 都是牛人,很多人比你还差,所以要树立信心,但是也要有清醒的头脑,你先得进去,才知道能不能施展拳脚。呵呵……
大概申请的过程也就这么点事情,然后你就是等着结果了,每周写封信问问什么的,套着教授的,一定保持联系,问问你的材料他看了没有?有没有可能?有多大可能?总之,就是吃奶的劲都用上吧。
接下来就是接offer,拒offer,呵呵……拒offer的时候很cool呀,这次你是大爷了。什么MIT, Stanford, Harvard, Cambridge……拒之,老子就喜欢在清华园找块地方和杨振宁聊聊天……呵呵,牛人本色此处尽现。而且你也知道你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得到了认可。
最后一道关口大概就是签证了,我觉得这个大概运气和自信各占一半吧。运气没办法控制了,自信还是可以树立起来的,你想想你去那读书,你是优秀的,你应该走,凭什么不给你签证。这只是个手续,不是什么关口。你就是不想留在美国,就是不留!谁劝也没用!你非要回国做人上人,干嘛受那个洋罪!所以你一定能过。
谢谢所有看到这个部分的人,谢谢你们的耐心。这个只是我自己对于申请的一点看法,肯定不全,也很多不对,或者你们有其他的意见,欢迎指出。再次说明,我的这个帖子大概只是针对理工科,而且多是针对中上的学生。虽然我尽力照顾各种情况。但是本身是在学术的圈子里,也不晓得美国所谓烂校学生的真正生活。当然我也不在牛校,我甚至不在美国。说来惭愧呀!而且我也不是牛校毕业,不是那5个公认的,或者多次讨论和历年申请的结果看到的那几个中国的大学。我算是2流的学校毕业,虽然学校的目标是国内一流。我看我这辈子是看不到它赶上了一流了。但是还是接触了一些人,了解一些事情。我所举的所有例子, 都是确确实实发生的,没有任何编造和夸张的成分,而且所有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和发生在我身上的。比如套教授等等……这里指出这个,主要是怕误导别人。而且,坦率的说,现在回首我的寄托路程,虽然只是去年的事情,但是还是觉得有很多相当幼稚的想法和举动。对于真的准备以Research为目标的人,或者对于真的在这个阶段以Research为目标的人,研究背景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套教授。当然你要先有很强的背景,有paper发表,然后才有可能得到教授的认可,教授才愿意为你出力帮忙。现在想想我的申请、GPA、G/T、PS,都基本是垃圾,谁管你GPA 是3.5 还是3.9,gre是2000还是没考过。研究能力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重要的。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也大概在上边排了个顺序,各位斟酌。
当然,牛人们是不屑看我这个东西的,因为一来没必要,二来也没时间。况且牛人也不会写这样的东西的,一来没时间,二来也没有参考价值。因为你看看超级牛校的申请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突出的东西。要不是北大清华的第一第二,要不是很多SCI的Papers,或者什么中科大少年班,14、5岁上大学,20几岁都在超级牛校当教授了。看看这些,哪有普遍的规律,要说有,唯一的就是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祝大家寄托之路,一路走好。因为顺利可能性不太大,快乐,估计没几个人快乐,unless 拿到offer 的那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