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留学无疑是一次高投入的自我投资,除了前期准备需要投入的雅思考试,签证,机票和中介服务等费用,还要预估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交通费等等。然而,真的不远万里抵达异国他乡,开始求学之旅,这才发现,竟然还有那么多没预料到的留学成本!
首先,小编也结合一些学长学姐的分析,给大家小小的总结,一些可能需要的额外支出。比如:
教材支出
在国内,大学的教材一般都是一本书30几元,超过50块就算贵了。在英国,连一本二手的教材可能都不止30镑。一个学期少则六七本,多则十二三本,如此是不是很有负担?
大家可以从选择Amazon上租二手书,学期结束后再邮寄还回去;或者通过群组向学长学姐低价购买二手教材;再或者,可以与好朋友或者室友共享教材。再者,Amazon上有电子书的版本,一般都能以非常实惠的价格买到。
学生保险
出国前对学费和生活费有了大致的概念和预想,但是很多人会遗忘学生保险。留学保险一般涵盖留学期间的意外、医疗、学业以及紧急救援等保障的保险类型。医疗可以对因疾病就医给予费用补偿,特别是在一些医疗费用水平较高的国家,这笔补偿将减轻留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意外主要保障意外受伤、意外医疗,还有一些如财产或旅行证件遗失、学业中断费用保障等。
除了医疗保险(办理签证时必须买的NHS),最好再配下人身意外和财产的保障,而且最好是选择全球范围内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他们通常都会有24小时的紧急救援团队,比较熟悉当地的语言、文化和法律,而且可以提供24小时的中文服务。
汽车保险
如果你打算在英国开车,则必须办理此种保险。英国有许多商业保险公司提供针对学生的保险服务,学生应根据个人的情况和需求,包括预算来选择合适自己的保险公司。汽车保险分两种:全险和半险,全险是己方出了事故保险公司保对方和自己的车,半险是只保对方的车。不同车险公司,有各自的保险档位和项目,保险费也随之有高低之分。
看病/急救车
有些学生保险是不包含看牙医和配眼镜这些项目的,自己处理这些花费不菲。有同学反映过去看牙医,一次下来什么也没干就花了二三百镑。之前留学生在国外看病,一不小心欠下巨额款项的事儿咱也见过好几回了。留学生之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管出了啥事,只要不是人命关天,再疼也别坐急救车。
化妆品
这恐怕是不少女生需要考虑的。出国留学后,学校里也会有不少活动,这样的社交场合自然要稍作打扮,也算是刚需。 一年基本也需要600-1000镑左右的花费。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然而看了不少网友的回答,才发现,这些也还没有完全包括!
@AlexC:
最大的成本是,与孤独和自我怀疑为伴的日日夜夜。
刚到美国的头几天,提着两件硕大的箱子爬上公寓,面对真•家徒四壁的房间叹一口气,大力出奇迹地搬运七八趟把二手full size床垫和桌椅柜等家具置入,反复打量摆位。到了夜晚,一片漆黑,才发现原来房间内是没有日光灯的,这才知道为什么留学生人手一座宜家落地灯,可是最近的宜家都离我村三个小时时差的地方。第三天,觉得中午太阳晃眼才发现没有窗帘,打车往返城郊的沃尔玛,站在一整面各色英尺英寸为单位的窗帘杆前不知所措。
作为系里唯一的中国人,开学第一天就接受美式话唠社交的轰炸,恍恍惚惚逼自己说话。当时,选择来这间学校就是考虑到此项目规模小,学生少。和找外国室友一样能更多逼自己走出舒适圈,但是还是感觉很难。
第二个月开始,每天在讨论为主的课堂里放飞自我,中午与美国同学话唠不停嘴的几个小时已经让我意识到自己口音和语速产生了变化,与此同时我也非常想念我的母语。周一到周五是没有机会说中文的,但凡校友微信群里有什么活动,我必然第一个报名参加,哪怕和其他系的中国同学不会有太深的交集,这种能够在同一种文化里说着同一种语言的社交能给我带来慰藉。
然而需要认识的是,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没有人会为你负责,别人的路也始终只是别人的路。不存在互帮互助的小组,写不出来的作业只能自己哭到一点再擦干眼泪继续写。被邀请去其他系的同学家吃饭,也要谨慎地带好礼物。
学业上的压力也不轻。我是个自己经常感到焦虑并喜欢向内寻找原因的人。这门课其实蛮简单很好得a的,但是研究生怎么还能用成绩来衡量自己呢?你真的读懂了补充论文的每一段吗?本科四年只想着出国,真的出来了,反而陷入新一轮的迷茫。好在,后来有不少朋友和老师开导,慢慢好了起来。和自己独处变得没那么难熬,也可以和美国人逛畅聊五小时,看电影谈笑风生。
自己好像没那么慌张了,我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种与孤独作伴,与自我作斗争的日子,会成为一生中最宝贵的体验。
@Caner:
学了两年托福GRE,刚到美国下馆子却读不懂菜单。去超市买肉看不懂是哪儿的肉。沃尔玛拿了20刀的Cash back 还以为自己赚到了钱。买烟因为跟人说要买one box被同学耻笑多天。
第一次做饭,适应不了电炉子的火候把菜炒老了,却也懒得重做硬着头皮吃下去。第一次考试,看到multiple choose 直接开始多选。在美国一年之后,因为质量问题手撕Alienware和Microsoft 客服。因为莫名其妙涨网费跑8公里到人店面里跟前台扯皮,从涨30刀减到涨5刀。亚马逊买床约好时间送货时间结果没送到化身键盘侠跟亚马逊客服大战300回合,要得30刀coupon。
生病了先自己给自己开药吃。知道商场里最后一双的展示样品鞋会在原有的折扣上再便宜一点。也知道一个相同的沙发因为多一个扶手可能价钱就要翻一番。知道亚马逊也会有一把椅子8刀,4把椅子36的事儿。也知道网费交晚了没有late fee,但是真的会断网。
现在的我就是一个集小厨子,家具组装工,搬运工,赤脚医生,蟑螂斗士等各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加之前两天彻底剿灭家中的蟑螂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上能科研通天理,下能配药灭蟑螂的小超人。意想不到的代价,可能就是自己变强这个过程里的种种辛酸吧。
@伯骏:
看病贵。
刚到美国时胡吃海塞,加上季节更替得了肠胃感冒。跑肚拉稀、体温升高、浑身无力、头昏脑涨走几步路就是一身虚汗。打电话联系保险公司预约医生,顺口问了一句大概要花多少钱,对方答曰:500刀。
What?!500刀,我的病顿时好了一半,“不用了,对不起,我只是问问,先不用预约了。”我放下电话就给我妈打了个越洋长途,为了不让老太太担心,我故意装出中气十足的语调:“妈,我有个同学病了,症状如下……”我妈没等我说完“这是典型的肠胃感冒,吃氟哌酸、环丙沙星、利君沙治疗,你走的时候我给你带了两包,你去箱子里找找,按照说明书用药即可。”
后来,我有一个当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教授的妈妈的消息,在中国同学当中不胫而走。身边的朋友一遇到各种健康问题总是第一个想到我。我们甚至建立起了一个药品互助组织,每个人回国都会背回一大包药品,从安宫牛黄丸到扑热息痛。一旦遇到头疼脑热大家互通有无。结果就是,几年下来我那原本是高大上的神经科医生的娘,硬是被我们问成了全科医生,专业横跨内科外科儿科神经科五官科皮肤科口腔科……
再后来,我娘心疼电话费,送我两本书让我自学一下。我娘机智的回答:“先拿你同学练练手,做出判断后再给我打电话,我指导几次你就成手了。”后果就是,我虽然把这两本书都翻烂了,电话费也没省下来,因为我实在没那个胆子,有事儿还是向老太太请教一下。不过我也得了个湾区赤脚医生的美名!
@皮卡丘呀:
人际交往成本。
主要指同学之间的交往,特别是遇到group assignment的时候。group如果能自由组队还好,要是老师事先分好或者随机安排的话,能分到跟什么同学一起简直就是拼运气。遇到认真负责的同学就真的谢天谢地了,但遇到自己不想写还要瞎bb你的同学真的是恨不得上去就是一巴掌。
前几周有一门课要写一个group report,因为ddl在临近期末的时候,所以第一次meeting的时候就说好了大家一起尽早写完这样有时间腾给final复习。当时都答应得好好的,structure也出来了,各部分也分工分好了。
就在一切正常进行的时候,组里的妹子开始惹事情了,反正都弄得挺累的,本来自己就事多,谁还想管别人的事。到due的前一晚上,我们其余几个已经把各自的部分整合起来,该修改修改,有重复观点就删。fb上问妹子写得怎么样了,明明显示她active但是人家就是不回你啊。反正最后弄得挺不愉快的。就怕遇到那种自己不写还各种挑刺找事儿的,浪费时间精力不说,还影响心情啊喂。要是再遇上要同组互评的,分分钟人家给你个差评虽然也不知道哪儿惹到他了,最后哪怕assignment全是你写的也只能拿到分数的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别说我还真遇到过这种奇葩,不过最后去找lecturer argue了很多次反正分数也回来了。
最后祝大家在group assignment的时候都能遇到好队友。我的心愿是全组和平!
@多特蒙喆:
不一定是成本,但我中英双语水平在留学后呈现了断崖式的退化不知道诸位留学生有没有这种感觉。
到了国外才发现,其实国内背过的很多生僻词或者雅思高级词汇,老外根本不用。而且外国人说话是不在乎语法的,他们都倾向于用最简洁最日常的词汇把话说明白。
久而久之,我的专项词汇量,比如专业词汇以及一些日用品的名称或者点菜的词汇量开始涨了,但是总词汇量其实是暴跌的出国前考雅思那阵,我敢说我的词汇量妥妥的12000+,但现在,8000都不到,可能低于国内六级水平但是让我和老外扯淡,聊一天毫无压力,让我谈本专业的课题,基本无压力。
跨专业聊天,妥妥的扑街。而由于长期远离中文环境,我的中文水平也出现了严重退化。我玩知乎的一大原因就是让自己保持一定的中文写作与表达能力,但每次回看自己的回答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病句还是非常多的。这就让我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夹心饼”地位,我英语水平应该说不赖,但依然远远达不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还带着中国口音,与当地其实是格格不入的。
而我的词汇量暴跌,这样的英语水平,说实话在中国也并不受到认可,连翻译工作都够呛。再说我的中文水平吧,写作水平先放到一边,我在说中文时会有很多英文单词脱口而出,因为真的用习惯了+实在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比如Due,比如Presentation,比如Seminar,于是很多人觉得我装逼,去国外待了几年不会好好说中国话了,而到了专业领域更是惨不忍睹,我根本不知道我所学的类似Phase Transformation或者Hot Deformation在中文环境里要怎么翻译,而国内同行的术语也让我一脸蒙蔽。所以结果就是,明明两个人学的专业一样知识也一样,却死活不明白对方到底在说什么。
恢复自己的语言能力,达到平衡,是我这一年的重点目标之一。
@Neptune:
我觉得好多成本我都没有想到。
先说一下我想到的,那就是生活成本。因为学费高,所以我学习非常刻苦很怕挂科,这样不但会延期毕业,还有一笔很大的开销而且成绩还会影响我以后找工作。同时因为我不是富二代,有时候还会去打打工或者实习补贴一下生活,这些我自己都想到了。
但很多成本还是没有想到。首先就是时间成本,在国内大学有食堂,而且还有大学宿舍,这些都非常的便宜,洗个衣服之类的也很方便,如果平时和父母住在一起有时候也不用自己做饭了,偶尔就是自己洗洗衣服打扫一下家务之类的。
但是出国以后发现本来租房就不便宜了,外面吃更贵只有自己做饭最经济实惠。后来发现做饭真的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因为我还是比较注意健康的,尽量不吃剩饭哪怕就做一个人的分量做一顿饭。还有就是洗衣服,有些衣服毕竟是自己租房子,我自己真的是有洁癖的,很多东西我不放心人家的洗衣机,所以我都是自己手洗的,觉得真的是又花时间又费体力,只能安慰自己当做锻炼身体了。
其次就是看病的成本,我咋国外留学这几年还是生过一次病的,因为发烧一个礼拜都不退烧,后来才发现是流感。我去医院看病就是常规检查了一下没有开药,结果花了400刀,折合人民币大概2000块钱,在医院躺了一天然后让我回家了,后来发现身体好真的很重要,之后学习紧的时候再也不熬夜了,这样抵抗力会降低的。
最后就是人际关系成本,以前我回答过一个问题”在哪一刻你觉得你和朋友再也做不成朋友了?“可能有人会不理解,在国外因为生活成本高,时间也是有限的,可能在国内有些你不在意的东西在国外都变得特别在意。在国内的时候有一些闲的时间可以陪朋友聊聊天,国外的话就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然后几乎就没什么时间了只想休息了,所以有时候就不能陪别人了。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在国内一起的室友病了我就会去帮人家陪着去医院不会考虑太多,但是在国外如果挂科了就可能晚毕业加上学费生活费要花出去10万rmb,我就可能会拒绝去帮助别人因为我实在无法承受挂科带来的后果,我也没有绝对的自信自己肯定没问题,除非对我的学习一点都不影响的情况下我才会去帮忙。
不少留学党们都把自己的经验之谈分享在这儿了,也希望给准留学生的你一个提醒~
-END-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欢迎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给我们留言~
(手机用户可将文章转发到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