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9月9日,特蕾莎·梅宣布,政府将改革现行教育体制,恢复旧时的重点学校,让所有学校拥有自主选拔学生的权利。全世界人民都等着看“脱欧”公投后的英国如何“脱”,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却把火烧向了教育。
特蕾莎·梅提交的第一份绿皮书并不是一份英国脱离欧盟蓝图,而是关于英国新增建重点中学的计划。
9月9日,特蕾莎·梅宣布,政府将改革现行教育体制,恢复旧时的重点学校,让所有学校拥有自主选拔学生的权利。
在此之前,英国已经表示,将在小学采用亚洲式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国民计算能力。
“我希望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精英统治国家,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才能和辛勤工作的程度获得公平的机会,”特蕾莎·梅在就职首相以来发表的第一次国内政策演讲中说道。
虽然只是一份教改,但在英国国内,已被认为“有可能引发自‘二战’以来最激烈的政治争吵”。
英国式教育矛盾
此次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s),它相当于英国的“重点中学”。
文法学校属于公立学校,入读的学生不用缴纳高昂的学费,就能获得不亚于优秀私立学校的教育。
英国学生在11岁(小学六年级)时要经过严苛的考试,才能入读文法学校,未能参加考试或落选者将按其所在学区就近入读普通中学。
现任首相特蕾莎·梅就出身于文法学校,她本人就是从平民走向成功的代表,这与上届内阁中以首相卡梅伦为代表的接受私校教育、具有精英和贵族形象的政客明显不同。
不仅如此,像特蕾莎·梅这样从文法学校而非私校毕业的下议院议员不在少数。
而英国舆观调查公司今年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接近60%的保守党人支持建设文法学校,这一数字高于英国人38%的平均支持率。
在英国,现代概念的重点学校是从二战即将结束时开始的。
“1944年英国教育法案”,把英国的公立中学分为两大类型,作为重点中学的“文法中学”,Grammar schools 与“现代中学”,Secondary modern schools。
重点中学注重掌握知识,为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
学校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现代中学则侧重掌握技能,为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做准备,学生就近自动升入中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择优分类教育体系受到很大质疑,反对者认为它加深了阶级分化和中产阶级的特权。
1965年,工党政府下令地方教育当局逐步废除重点中学,将两种类型合二为一,都办成“普通中学”,Comprehensive schools,这些“普通中学”不需要考试,实施就近入学原则。
只有部分地区在保守党的坚持下,得以保留了一些文法学校。
1998年,工党政府又通过了一个新法案,以法律形式禁止成立任何新的以考试择优录取为招生原则的重点中学,理由是这种学校鼓励社会分化,让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这样的政策下,英格兰现存的163所重点中学(苏格兰和威尔士已全部取消)就成了不少英国家长学生趋之若鹜的地方”,其入学考试竞争之激烈,不亚于中国的中考。
据英国媒体报道,不少文法学校都有优先录取本区内考生的政策,不少家长不惜卖房搬家或在学校附近租“二房”,以求增大孩子的录取机会。
一所重点中小学附近的房子,因学校造成的“通胀率”可达10%-15%。
不少批评者说,家长正在用钱给孩子考入重点中学铺路,英国中产阶级正在把穷孩子挤出重点中学。
对于现存的教育矛盾,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表示 ,“现实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已经存在选择,房价的选择,财富的选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