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我们经常说,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没有高考,但其实这是误读。英国有高考,但并非一考定终身。“证书制”打破了“一锤定音”的录取模式,不妨一起看看英国学生的“高考”之路。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如火如荼,这场为期2至3天的考试,对考生意义重大,更牵动着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神经。我们经常说,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没有高考,但其实这是误读。英国有高考,但并非一考定终身。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高校招生体制不断改革,形成了今天“不以分数论英雄”的“证书制”。
同时,“证书制”打破了“一锤定音”的录取模式,不妨一起看看英国学生的“高考”之路。
A-level证书、学校的推荐和自我推荐,成为录取新生的三大标准
“证书制”注重过程评价
英国高校招生实施的是“证书制”,与中国的“考试制”不同。前者的特点是,大学不举办入学考试,主要依据学生的中学毕业资格及相应证书认证体系录取新生。
英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免费的。中学生在接受5年中学教育后,要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GCSE通常要考8-10门课程,由英国教育部门统一命题,在规定的时间全国统考。通过GCSE考试,拿到证书后,就标志着中学教育结束了。
之后,如果你还想继续深造,可以继续进行两年的免费学习,这段学习就是“大学预科”。被看作英国高考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A-level考试),就是在“大学预科”的这两年中进行的。
在“大学预科”,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将来大学本科要攻读的专业,自己选读课程。较好的中学往往会开设20-30门课程供选,课程的种类特别多,必修 课程有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生物、化学、经济等,选修课有古英语、音乐、历史、地理等。比如说,如果将来想攻读建筑,那么在A-level阶段最好选择 艺术设计、建筑学、数学、物理等。
“大学预科”的第一年,你需要从必修课中选择两门课、选修课中选择两门课,完成考试,得到分数后就可以申请大学。因为只读了一年,所以获得的是“预录取通知书”。
如何把“预录取通知书”变成“录取通知书”?这就要靠第二年的学习了。到了“大学预科”第二年,你需要从第一年选择的四门科目中,再选择你比较擅长的三门,进行考试,如果成绩合格,“预录取通知书”就会自动转化成“正式录取通知书”。
不让学生们有后悔的选择
A-level的分数是如何计算的?
每一门课在两年有6次考试,每次考试卷面最高分是100分,6次考试所得的总分就是这门课的最终成绩,并以ABCDEU划分等级,480-600分是A等,而0-239分是U等——字母U,代表的是不及格。
英国高考采用的是累积分制,所以要想考出好成绩,就得在这两年中坚持不懈地学习,绝不是一锤定音。
更人性化的规定是,如果学生对自己某门课考试的成绩不满意,还可以选择补考。补考成绩可以完全替代原来的成绩,但是补考的报名费需要自己负担。
考试后,学生预测自己三门课的A-level 成绩,如AAA、ACB、CBD等填报大学申请,一般可以报考六个志愿。在一些国家,无论考前报志愿,还是考后报志愿,只要白纸黑字写下了高考志愿,考生 只能听由高校选择。但在英国,如果考生发现A-level考试超水平发挥,考出了比平时高的成绩,可在“升级周”内,选择保留已录取学校的入学资格,再去 申请读更好的大学。当地的教育官员介绍说:“这项改革每年能使9000多名学生受益,不以一次考试的结果论英雄,不让学生们有后悔的选择。”
然而,英国学生想要考进名牌大学也不是很容易。像一些顶尖的大学,A-level成绩必须是全A,如此看来,要想考入最好的大学,也要有“学霸”的劲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