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为什么英国教育界和整个社会接受这种改革和创新呢?英国接受中式的数学教学法,是对本国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阻力不大。八月中,英国教育部宣布将在全英国中学的数学科推广中国式教学方法。一个国家根据一个科学试验的结果,如此推广,在“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区恐怕不可能。香港一件小事,社会上的非理性争论可能要两三个月,甚至三五个月,不熟悉教育的政府决策者,根本不敢作决定。例如香港的小班教学,曾经争论了多少年?而英国可能要反其道而行之,在香港岂不是要吵翻了天。但这个试验,颠覆了小班教学一定优于大班教学的“理论”。
不久前,英国BBC启动一个研究专案,就是在公立学校的名校博航特中学进行为期四周的中学(13-15岁)部分课程的中、英教学效果比较研究。该校将教师、教学方法、课程、班级人数、学生分为两组。一组邀请五位中国教师任教,用中式教学法;另一组由该校教师任教,用原校教学法。课程分为英文、普通话、数学、科学和体育五门。中国教师教的是大班,每班50人;英国教师教的是小班,每班30人。学生的编班由英国校方编排,中国教师不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製作纪录片,一个月后对普通话、数学、科学三科进行考核,比较其教学效果。
英国教育界接受中式教学
英式教学法,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分流,因人施教,自由自在。中式教学法,重视教师的作用,各学生机会均等,因材施教,补缺补差。全过程经过录相,分三集播出。纪录片头一、两集显示英国学生接受英式教学法,抗拒中式教学法,与教师搞对抗,课堂秩序极差,随意驳嘴、吃喝、讲笑等。但中国教师并没有放弃,课后补课,解答疑难,鼓励学生。到了最后,英国学生从敌视中国教师,到感谢中国教师、拥抱中国教师。
对考核结果,中国教师原不敢乐观,因为英国学生的表现与原来的设想有很大出入。但结果却出现了戏剧性变化。中国教师教的一班,平均分是数学67.74、科学58.33、普通话46;英国教师教的一班平均分分别是54.84、50、36.46。如果以60分为及格,只有中国教师教的数学科平均分及格;如果以40分为及格,则中国教师所教班全部及格,但英国教师有一门课不及格。就差距分而言,则数学科是12.9,科学是8.33,普通话是9.54。这说明英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专案(PISA)测试成绩,的确落后于同龄的亚洲学生,包括中国学生。但如採用中式教学法,将进步神速。这说明中国教学法,最适用于数学科。英国博航特中学有没有对英文科和体育课进行考核,不得而知。如也进行考核,可能中国教师教的班是一输一赢,也许英文科的中式教学法要向英式教学法学习,亦未可知。
上述试验计划的重点不在于谁胜谁负,而在于文化交流、师生互动。当然,通过考核,也能体现出两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和优劣。如果两者的师资基本相同、学生原来水准也基本相同,则说明中式教学法比英式教学法更有效率。对商品而言,更有效率意味?更有竞争力。对人才的培养而言,也意味?如此。在当前国家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的情况下,这种教育的试验具有重要意义。这样英国教育就毅然决然加以落实了。
为什么英国教育界和整个社会接受这种改革和创新呢?英国接受中式的数学教学法,是对本国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阻力不大。
从科学方法论上说,这是英国四百年前试验科学在社会科学復兴的表现。近代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发生,是英国人善于做各种科学试验。这不能不归功于英国试验科学的前驱者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他虽然大半时间混迹官场,曾任英国掌玺大臣,上议院议长,但始终矢志推进人类文明和知识的发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尽管他不喜欢抽象的推理,但终究是经验主义的奠基人。英国哲学家罗素表示,就他的哲学的价值而言,将佔有永远不倒的地位。马克思则赞扬他是当时整个试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有“知识就是力量”的名句传世,他因为在一次研究雪的防腐作用的野外试验中招到风寒病逝,终年65岁,当时人类并不知道低温的防腐作用。
香港教改要重视试验科学
英国博航特中学的教学试验是一个小试验,费用不大,参与的人不多,但其社会效果是巨大的。如果中式教学法普及到全英国的中学的数学课教学,这将给英国的数学教育带来如何的改观,师生关系将更为融洽,教育开支将有所减省,更多的数学人才将更快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