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英国人认为能读完基础人文学科的学生很聪明,他们也适合从事政府服务类工作,学生就业前景大多很好。这对维持一个庞大的人文学科本科生规模来说也有积极作用。5名中国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中学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却“水土不服”——BBC系列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英教育模式的激烈争论。
暑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师朱联璧在英格兰收集关于该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材料,也与当地学生、家长和中学历史教师就英国中学教育的过去和现状做了交流。
她认为,英国的历史教育从讲授到考核都相对灵活,但学生要取得好成绩也不轻松。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以英国史为主,也要求了解部分世界史,比如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年份。考核重思辨,对识记的要求也不低,想进入名校难免要“吃小灶”。没有统一教材,只有课纲,而无论形式如何,塑造共同的国民记忆都是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此外,中学选考历史、本科选择历史专业的学生基数庞大,原因是人文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相对较好,一般也被认为是“聪明”学生偏好的专业。
以下是对朱联璧的采访。
Q:英国中学生历史素养如何?他们需要记住女王登基年份吗,知道秦始皇是谁吗,了解北美独立战争吗……
A:如果说对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记忆,就我接触到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英国近现代史、世界现当代史的知识比较了解。对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年份和事件,出于升学考试的需要,大多会知道一点——比如日本入侵满洲里的年份。
但知识性的内容讲授仅是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掌握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并清楚表达论点也很重要。英国中学的文科科目都是这个考核思路,其实有点像GRE作文的考核形态。当然,如果没有基本的知识,也很难回答好问题。
要整体评估英格兰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不容易,但英格兰念历史本科的学生基数特别大,不少学校每一年要招收超过300个学生,所以至少这部分学生应该对历史上重大事件和人物有大致了解,不过具体程度因人而异。
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满洲里,这个知识点英国学生需要掌握。
Q:中学历史课程如何教学?
A:大家看过BBC的纪录片后大概对英格兰的小班教学、按学生学习能力分班有点印象。确实,英格兰的课堂规模一般比较小,不会超过30人。至于历史科目的教学课时,一般由老师和学校决定。这也是为何片中的中学校长可以自行决定引入一个“中国式中学”来运作,因为学校对于授课形式的决定权非常大。
英格兰初等教育虽然开设历史课,但不规定学时,也可以考察博物馆等形式完成。到会考前三年,多数学校开设两年到三年的历史课程,每周授课时间在60—90分钟不等。中学会考之后,相当于中国的高中阶段,英格兰现在大概有40%左右的学校会开设三年的历史课,另有40%开设两年历史课,剩下的学校开一年历史课。
在公立学校,只要学生能通过会考、达到大学预科的标准就可以了,学校加课不多。但对于哈罗公学和伊顿公学这样的精英私校,教学管理和设计都更灵活,自行决定怎么教,教什么。给学生开小班、增加学生的识记内容是他们保证“高分考生”、提升学生入名校比例的方式之一。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