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呢,谁又在制造中英教育间的对立呢?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这方面的事。暑期,大中小学都在放假,中高考的热浪也已经过去了,应该是与教育有关的话题相对偏冷的时间段。可偏偏有这么一条新闻,把大众的视线又拉到这个话题上来:英国的一家机构,从中国邀请了五名老师去英国,给选拔出来的几十名孩子上了一个月的课,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老师和英国的学生们,各自都有不同的感受,教学理念、教育手段、课堂组织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异,让不同的观念、体验、收获,碰撞出很多的“火花”。
好事的媒体当然不会闲着的,bbc把这个过程全程记录了下来,并做成了一个系列专题,刚刚播放了第一集,就在中英两国尤其是教育界,引起了诸多的关注和口水,成为当前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
据说,这家机构邀请中国老师去给他们的孩子授课,出发点在于痛感英国的基础教育这些年来在走下坡路,越来越缺少国际竞争力。
而两年前的一项国际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数学、阅读、科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全球高居第一,英国中学生排名在20名开外,忧心忡忡的英国教育专家们觉得自身的中学教育体系出了问题,就打算向中国的同行们学习借鉴一下。
于是,就有了这五名老师的英国之行。不用说,这五位老师在中国国内也一定非等闲之辈,估计也是个顶个精挑细选出来的。
随后传出的消息,大家都可以从网络上看得到了。有的说,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甚至对立和抵触情绪相当严重;有的说,中国的老师被英国的学生气哭了,那些英国孩子太没有规矩,更没有所谓的课堂纪律;有的说,中国老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让英国孩子如坠云雾,原来,中国老师传的“经”,不过是自己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记而已,甚至还有让不听话的学生讲台边罚站这样颇有中国教育特色的东西,等等。
总之结论就是,两种教育理念,两套教育模式,格格不入,隔阂太深,以致最后两国师生间闹出诸多不愉快,成了一段不那么美好的记忆。
看了这样的消息,我的脑子里浮现出来的,只有那四个字:网络暴力。这是典型的好事者,唯恐天下太平而刻意制造出的中英教育对立的负能量消息。因为,只要稍微转一转眼球、动一动脑子,就能想象得出,这些老师在出国授课之前,一定是受过严格培训,或者说是上过政治课的,他们的素质和相关纪律要求,不太可能让他们做出有损于中国老师形象和中国教育声誉的出格事情来,更何况带有体罚性质的“站讲台”呢?
中国最早的教育家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并提倡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这些老师又都是经历过教育心理学专业训练的,难道不明白“和谐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的道理,非要把课堂上搞得脸红脖子粗、火星四冒?更何况,在他们身上,多少还有向英国同行学习、借鉴别人长处的重任,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他们都应该低调一些、宽容一些,有什么理由要整天板着脸让别人闹心,也让自己不舒服呢?
中国的基础教育讲究纪律、约束、内敛,更多的是“求同思维”,英国人则对孩子更宽松些,鼓励他们求新求异,勇于表达和表现自我。这种差异并非存在于孩子的教育上,它全面体现在两种社会和文化的各个层面,没有孰优孰劣、高下之分。
最好的方法是互相取长补短,让中国的孩子再多一些发散性思维和新奇的想法,让英国的孩子不要动不动就掏手机用计算器来算账,少一些对机器的依赖,多一些对自身能力的开发,这样也许才是两种教育理念交流之后的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