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英国移民问题研究智库“不列颠未来”主任桑德·卡特瓦拉指出,新一届联合政府可能导致移民政策出现一些变化。不过中国留学生不需要特别紧张。因为英国已经表示,我们都欢迎中国学生。最近英国在忙于移民紧缩,特别是要控制偷渡人员的人数,移民控制也相对变得严格。然而中国留学生并不需要紧张。因为英国已经表示,我们都欢迎中国学生。
英国移民问题研究智库“不列颠未来”(British Future)主任桑德·卡特瓦拉(Sunder Katwala)指出,在上一届联合政府中,与保守党联合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在移民问题和欧盟问题上,都与保守党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而在新一届政府中,自由民主党的离场,意味着保守党此前所受到的牵制被消除了。所以,在某些保守党大力主张而自由民主党反对的移民政策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
但从整体上看,现在还没有清楚的迹象表明移民政策会有根本性的巨变,尤其是在非欧盟移民政策上,变化不会太大。这是因为:
首先,在上一届保守党主导的联合政府执政期间,英国内政部已经在移民政策方面进行了其希望进行的变革;
第二,在此次赢得大选胜利的过程中,移民议题在卡梅伦的竞选运动中并没有占据重要的位置。在竞选运动中,卡梅伦及保守党采取了“扬长避短”的方法,即不过度去强调“控制移民”话题,尽量避免在这个方面与反移民态度更为坚决的独立党(UKIP)竞争,而是重点去强调“经济”政策,发挥他们在“搞经济”方面的长项。
据分析,保守党这种竞选时的思路,也将延续到接下来的执政思路中,不会为了去控制移民,而推出有损英国经济复苏的措施。
最大挑战:控制移民的目标野心过大
对新一届保守党政府来说,在控制移民方面,最大的挑战是其设定的目标太过野心勃勃。它将未来控制移民的目标设定为年净移民总数削减至10万人以下,但现在英国每年的净移民数量是这个数字的3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极为困难。尽管英国政府宣称已经成功地减少了非欧盟移民,但是目前每年的非欧盟净移民数量(包括留学生)仍然高达16万人,更不用提欧盟移民的数量。
在控制欧盟移民方面,新一届政府将致力于限制欧盟移民在英国申领福利的权利。但事实上,在赴英国的欧盟移民中,申领福利的人士仍占少数,因此通过福利改革,或仍然很难有效地控制欧盟移民。
在上一届政府任期之中,对非欧盟技术移民的2.07万年度限额一直在实行,在过去五年中,一直未出现过满额的情况。当然,英国商业界认为,随着英国经济的恢复,这个限额很快就会不够用。不过,对英国企业来说,想要引进非欧盟技术人才,除了为其办理技术移民签证,在现实中,其实还有其他的一些操作方法,比如通过企业内部跨国人才调动的方式,可以避免受到该限额的限制。
经济“重臣”或对移民政策制定施加压力
在新一届政府中,包括财相乔治·奥斯本在内的重臣,也可能对移民政策的制定施加一些压力,以防止内政部方面推出不利于英国经济恢复的移民政策。
现在英国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该对劳动力市场底层存在着的剥削现象加以重视。虽然这是一个被工党格外重视的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各党派也都有广泛的共识。
英国各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移民劳工被盘剥,对他们的法律保护不够,这是有悖道义的;第二这些移民劳工在被盘剥、领取低于市价的薪酬的同时,也让那些遵守法纪的雇主和工作者承受了“不公平竞争”的压力。新政府有责任去应对这些现实问题与挑战,以减少公众对于大量移民到来的焦虑。
望能采取一种温和的、考虑更为周全的方式,让民众了解到移民为英国所做出的经济与社会贡献,同时避免以偏见性的视角看待移民。
“欢迎中国留学生”在英已获广泛政治共识
与上一届政府类似,新一届政府也表达了欢迎“最聪明”、“最优秀”以及能为英国做出积极贡献移民的意向。但在政治层面上,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这些积极的信号反映在具体的政策之中。
还有一个已经达成了广泛政治共识,并且也在公众态度中有所体现的观点,那就是学生移民应该被排除在移民总额的计算之外。
中国留学生被普遍认为是有利于英国的移民群体。他们在英国学习和生活,为这个国家带来了收入,并对英国高校与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重要力量之间保持联系,产生了重要作用。人们同样也了解到,能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一起学习,对于英国本土的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这能让他们了解到这个现代世界的状况。
英国政府应该更有力地推动学生移民赴英,并确保其带来的教育、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好处得以进一步增加。
当然,随着移民人数的显著增加,在政治层面上,关于移民问题的讨论还将会继续下去,但需要确保这些讨论是开放而平衡的。
的确需要一个有效的体系去打击对移民政策的滥用,并让公众在面对移民问题时更加自信,但不应该为想要吸引的、能为英国做出贡献的移民人士赴英设立不必要的障碍。
对移民及其社区来说,积极地融入英国社会是一个最佳的选择。研究表明,英国公众对于那些努力去学好英文、积极结识本地朋友、勤劳工作和合法交税的移民持欢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