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现在再来看看这个事件,会让人感觉到确实是有些不同的感触,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再给大家回忆一下这个事情。英国媒体8月3日报道称,五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一所普通中学,试验利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英国学生,结果是,他们对英国学生作出了很差的评语:“无礼、懒惰、被福利宠坏了”,还训斥他们“用脑”、“不许讲话”、“不许问问题”。
一位杨老师对英国的针对个体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法方提出挑战。她表示,中国只有一个教学大纲,标准统一,学生要么被淘汰,要么胜出,全凭学生自己。
报道也指出,该学校校长对中国式的教学方法似乎不认同,形容这种教学“非常枯燥”,并反驳称自己的学生纪律并不像中国老师形容得那么散漫。
该校学生罗伊斯说,听中国老师讲课基本是“机器人模式”。“我习惯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经常以团队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大量时间在做实验。但是在‘中国实验班’中,唯一令我感到我在学习的,就是如何快速记笔记以及听老师给我们讲课。”这名学生认为,中国唯分数论的观点让他觉得压力巨大。
2011年年底,湖北一批年轻的乡村教师在英国的中小学校观察、学习了三周,看看他们又有怎样的体会。
此文原标题为《青年乡村教师英国归来反思记》,首发于《中国青年报》。
用400多万元人民币换取一本50万字的学习论文集,会是一笔划算的投资吗?
如果再考虑到论文写作者们被改变的职业理念和状态,以及他们对无数乡村孩子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就不难找到了。
这95名乡村教师——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忠实执行者(他们习惯被称为“资教生”),把在英国学习的感悟浓缩在一本论文集中。2011年年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坐飞机,从偏僻的山村学校经武汉飞往9000多公里外的伦敦,在那里度过了21天的学习之旅。
亲身体验坐飞机,在几乎看不到汉字的大街上与各种肤色的人擦肩而过,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感受。但更令这些老师兴奋而惊叹的,是英国那些其貌不扬却大有乾坤的中小学校。
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今生唯一一次出国的机会”,将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检验。但可以肯定,变化正在发生。
板着脸上课和跪着与学生交流
一名资教生说,他从未听到一位英国教师提及有关爱心与教育的话题,却能感受到他们对学生无处不在的爱。
他们惊讶地看到,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表现出这样的姿态:双膝跪在学生的课桌前,以一种平等而非高出一头的姿势与他们交流;帅气的男教师,嘴上叼着电子笔,一屁股坐在学生的书桌上,晃动他修长的腿,微笑地看着孩子们交头接耳;一名化学老师,看起来更像面点师,系着围裙,头顶高而尖的白帽子,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魔术师”,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指导学生们如何把一枚枚银色的硬币炼出金子般的颜色。
这些鲜活的“教案”,让中国的乡村教师耳目一新。白莉莉借此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她意识到那个总是板着脸上课的白老师必须改变。从大连外国语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先后读完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后,她在一所中学担任英语教师。
在最初的半年里,她更多的是带着学生们做游戏、交流口语,而不是一本正经地做练习。在一堂关于食物的课上,白莉莉还让学生们把面包、蔬菜和香肠带到教室,教他们做汉堡包、学单词。圣诞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给白老师送了贺卡。
但这个快乐的班级在期中考试表现不佳,英语成绩在全校10个班中名列倒数第二。班主任很不高兴,批评白莉莉“不能整天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年长的老师也建议她,要保证课堂纪律,“就不能给学生好脸色”。于是,爱笑的白老师开始板着脸上课,“对学生们很凶”,让他们做很多作业。期末考试,这个班的英语成绩跃至全校第二。
她收到了班长转来的一封信,有40多个学生的签名,他们表示不喜欢上课不笑的白老师。连她的学生兼亲侄女,也不找她玩了。“我板着脸上课,从2007年到现在,自己也觉得很累。”白莉莉说,英国之行让她明白,在无序的课堂和板起脸来的课堂之外,还有师生关系融洽而又高效的课堂,“我要向它靠拢”。
数学老师杨海英在同事眼中很优秀,她的班级的数学成绩总在全市名列前茅,当以英国师生作为参照对象后,她发现“自己很残忍”:要求学生们在35分钟内吃完中饭,然后回到教室睡觉,或者练字,不许说话。
“我要重新认识教育。”她说,“英国之行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杨海英是一名对各种学生活动毫无兴趣的班主任,也是一个“不管听什么音乐都心烦气躁的人”,但是她表示:我要改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