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英政府教育部门目前表示,当局正努力对英国教育实现“语言复兴”,扭转外语学生十年下降的局面,英国或将掀起一股新的“中文热”。近日英国工业联合会举行的最新调查显示,英国公司正寻找更多能说中文的人,以帮助其开拓中国市场。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包括中文人才在内的英国外语人才正面临严重短缺。英政府教育部门表示,当局正努力对英国教育实现“语言复兴”,扭转外语学生十年下降的局面。
需求增大 英外语人才短缺凸现
尽管随着语言通才在市场上的需要不断增加,但英国企业正面临外语人材短缺的危机。该调查同时显示,英国的教育系统不能产生足够多的具有外语能力的人才,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比如英国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卡特娅·霍尔(Katja Hall)就透露称,调查同时反映出在英国每五间学校有一间就坚持不以更多的语言科目为教授课程。
今年1月,英国就业与技能委员会(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表示,“技能短缺导致的职位空缺”占所有职位空缺的比例,从2009年的16%升至2013年的22%。“技能短缺导致的职位空缺”是指企业无法找到拥有合适资历和经验的应聘者。
英国工业联合会就此表示,英国现时的教育制度难以培养学生有更佳的外语能力,正是人才短缺的原因。
此前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一份报告也曾指出,发现懂得主要国家语言的人才严重短缺。数据也显示,英国学校的外语学生数量一直令人堪忧。
有数据称,在英国能说法语的英国人比例为15%,能说德语的有6%,4%的英国人会说西班牙语、2%会说意大利语。然而会讲阿拉伯语、汉语、俄语和日语的人仅有1%,会讲葡萄牙语和土耳其语的则不足1%,且在英国文化协会眼里,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今均不容忽视,他们的语言也愈发重要。
因此有评论称,英国文化协会之所以会认为英国外语人才严重短缺,更多的可能是指会说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语言的人才缺乏。
英国文化协会政策室主任沃恩直言,目前学校里主要学的外语是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英国应该有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并使用以上十种外语,特别是阿拉伯语、汉语和日语。“如果不解决外语人才短缺问题的话,英国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受到损害。”
对此霍尔也谈到:“欧盟依然是英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因此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人才受企业高度评价不足为奇。但随着中国和拉丁美洲经济的稳健增长,拥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希望招聘那些拥有相应语言技能的人才,为其进入新市场铺平道路。”
调查的另一发起方,英国培生集团董事总经理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也表示:“英语是国际商业语言,但作为一家全球公司,我们明白,如果一家公司的员工能用客户、顾客和供应商讲的语言与对方较为熟练的交流,那它就会在全球快速增长的市场上拥有巨大的优势。”
教改施行 英“中文热”或借势再升温
为扭转外语学生十年下降的局面,英国教育部门表示,政府正努力实现“语言复兴”。从今年9月起,英国学童由原先的11岁改为将从7岁起强制学习外语。此外,去年拿英国普通初级中学毕业文凭(GCSE)的学生中学习外语的增加了16%为五年来最高。
一名英国教育部发言人说,最近的改革旨在鼓励年轻人修习核心学术科目,包括学校和雇主都十分重视的语言科目。她表示,改革能为年轻人提供最好的学校和技能,确保他们有更好的前途。
不少教育界人士则认为,英国企业表明要求更多语言通才,并给予更好的工作待遇,能有助鼓励英国的年轻人选择进修外语。霍尔也表示,年轻人其实应更多地意识到外语对他们的事业有利,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的专业。
“家长们其实也很现实,他们看现在的中英形势,觉得现在让孩子学习中文,对他们长大后的就业有帮助。也有部分家长觉得,许多孩子都选择学习欧洲语言,那如果让孩子学一门不是很热门的中文,以后找工作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孙晓满说道。
目前英国初中开设中文课,每星期一小时,需要学习两年时间。一般孩子学习中文都是在家长的提议下去学,而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对中文及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会真正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此外就在上周,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晤时,对中英文化交流达成了共识:双方高度重视高校和中小学合作,将推进在英汉语教学和在华英语教学。按计划,英国将在2020年前输送8万名学生来华学习。双方同时还将欢迎对方国家学生到本国实习。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中文在英国的发展与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访英期间,中英双方还同意将2015年定为中英文化交流年,上半年在华举办英国文化季,下半年在英举办中国文化季。有分析人士称,届时英国或将掀起一股新的“中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