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各种争议声中,已尘埃落定。如今各高校正忙着招生录取。高考制度多年下来,其选拔机制相对合理,曾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公平渠道,但也有诸多积弊。到了目前,已经或即将面临多方面的改变。高考录取现状中,最为人不平的是户籍制度造成的不公。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其研究课题“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研究显示,安徽和广东考生进北大的概率,仅为北京学生百分之一。上海考生进复旦,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这些高校并非纯粹地方政府拨款的地方学校,而是中央财政拨款,其中大部分办学经费是来自全国的财政税收,为什么全国老百姓出钱,却主要是在培养某些城市的子弟呢?这种做法违背宪法的平等原则,和人间的常理。英国是欧洲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且社会治安良好,高度法治,尊重人权,保护私产,移民英国还能享受英国完善的社会福利,我们的子女还能接受英国高质量的教育,所以一直都是人们理想的移民国家。留在英国,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专长。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各种争议声中,已尘埃落定。如今各高校正忙着招生录取。高考制度多年下来,其选拔机制相对合理,曾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公平渠道,但也有诸多积弊。到了目前,已经或即将面临多方面的改变。
高考录取现状中,最为人不平的是户籍制度造成的不公。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其研究课题“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研究显示,安徽和广东考生进北大的概率,仅为北京学生百分之一。上海考生进复旦,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这些高校并非纯粹地方政府拨款的地方学校,而是中央财政拨款,其中大部分办学经费是来自全国的财政税收,为什么全国老百姓出钱,却主要是在培养某些城市的子弟呢?这种做法违背宪法的平等原则,和人间的常理。
但是面临这种不公,即得利益者不大可能放弃利益,从上而下实施变革。除非领导机构和高校有远见卓识,能放弃地域和门户之间,面向全国,平等地广纳人才。同样,没有什么合适的平台,能让各省份考生和家长去集中力量,打破录取招生的不公。 既不能期待从上而下的变革,也不大可能看到从下而上的逼迫,那么最可能改变高考制度的,是一些“冲击式革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所造成的压力。
“冲击式革新”( 也可译作“干扰式革新”),源自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腾森(Clayton M. Christensen)与约瑟夫巴威尔(Joseph Bower)1995年合写的一篇文章。这种创新,原指一种新的技术出现,冲击了现有市场或是价值观体系。在这样的冲击下,旧有的技术被淘汰,或发生深层改变。比如电话技术,冲击了电报技术,使得后者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种改变,是在一个体系无法正常更新,用户深感不满的情况下,有人另辟市场,从侧面找到商机,并给出竞争压力。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