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8月初,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接到消费者张某、李某投诉,反映北京某留学中介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告知其每人缴纳1万元人民币,即包含所有费用。可是在办理过程中,该公司又提出要再缴纳境外服务费1万元才能办理相关手续,当问及境外服务费的明细时,该公司却不予回答。张某、李某认为,该公司违反合同,侵害了其合法权益。经北京市消协调解,该公司最终将张某、李某所缴款项全部予以退还。
北京市消协负责人介绍,目前出国留学中介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一是模糊国外学校入学条件和资质。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资质较好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很看重声誉和质量,学生入学要求相当严格,学生往往需要参加多种科目的入学考试,录取难度大。一些中介宣称只要上了预科班,不再需要考试就可以轻松进大学。部分中介在学校资质上大做文章,将国外的专科学校翻译成综合性大学,或者翻译成综合性大学的下属学院等误导消费者。
二是巧立名目多收中介费用。消费者通过留学中介机构办理出国留学,出国前一般需交两笔费用:中介服务费和境外服务费。前者一般是明码标价的,但后者经常出现事前不透明、事后说不清的现象。首先,是在办理过程中,中介事先故意不说明这些费用的真实用处,当消费者想要讨个说法时,中介则会递上一份少则十几项、多则几十项的收费清单,除学费外还会罗列出事先未告知、且名目繁多的服务费。其次,中介代消费者向外方学校缴纳各种费用后,给消费者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外国收据。以上这些费用的收取是真是假、是实是虚、是多是少,外国收据是否真实、合法,消费者很难核实。
三是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某些中介做出种种国外情况的虚假承诺,但等消费者发现所承诺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出入后,已很难通过合法途径得到赔偿。比如,有的中介称其提供的在国外的生活标准相当于当地中产阶级生活标准,但当地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标准是多少,消费者无从知晓。
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市消协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选择留学中介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了解其是否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并对留学中介宣传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通过有关行政部门进行核实。
二是报名前应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等渠道,获取该中介为消费者提供的外国留学学校的相关真实情况。
三是签约时,消费者应与国外校方取得联系,并将对方的承诺写入合同,并约定违约责任。同时,要将有关中介费用和出国费用问清问细,在缴费时,要向中介公司索取正式发票和缴费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