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这些年,“从娃娃抓起”成了热门话题,有人说学英语从娃娃抓起,也有人说背古诗词从娃娃抓起,还有人说唱京剧、练歌舞、踢足球从娃娃抓起等等。难怪有人替娃娃鸣不平:饶了可怜的娃娃吧!
是的,娃娃就是娃娃,娃娃应当有天真烂漫、丰富多彩的童年,不该过早地把过多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然而,事情不能绝对化,绝不是所有事情一概不需要“从娃娃抓起”。比如说,“诚信”意识的培养,就得切切实实地“从娃娃抓起”。
关于“诚信”,人们谈论得够多了。依我看,“诚信”的重要性,提得多高也不算过分。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是所有人(不论其民族、贫富、文化、职业、地位……如何,都毫不例外)都要遵循的。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诚信的品质,他必然失信于社会,迟早都要被社会抛弃。同样地,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欺诈成性,不讲诚信,这个国家、民族也必然要被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
我听到过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两件发生在我国留学生身上的“小事”。一件是,一个留学生在勤工俭学中到某餐馆洗盘子,按规矩,每个盘子得洗七遍,他耍小聪明,每个只洗了五遍。结果事情败露,他被辞退了,并且,再也没有找到肯雇用他洗盘子的餐馆。最后,他无奈地中止了学业。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另一个发达国家,结局却大同小异:某留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曾有过“逃票”行为,并挨了罚。当时,他未当作多大的事,但在毕业后找工作时,麻烦来了:他先后为数家企业拒绝。后来,一位好心的老板告诉他:孩子,别在这里找工作了,你的“逃票”行为已经记录在案,老板们是不会雇用不诚信的人的。最后,这位留学生终于灰溜溜地离开了这个不再接纳他的国度。不必再加任何诠释,“诚信”的重要性已经一目了然。
可是,我们中间的某些人,却偏偏低估了“诚信”的分量。种种不诚信行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对诚信的高要求,另一方面是某些国人诚信意识的极端淡薄,两者反差之大,能不让人寝食难安?诚信意识之形成,绝非朝夕之功,没有长时间的培养、灌输,是难以真正自觉做到的。比如,“红灯停,绿灯行”,看似再简单不过了。实际情况却是,交警在场时不难做到,夜深人静、无人监督时则不然了。只有人们高度自觉时,才会深夜无人也同样遵守。这种自觉性,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吧,要让诚信意识真正地“融化在血液里”,才能随时随地体现到行动上。
为了达到这种高度自觉的境界,就不能不搬出“从娃娃抓起”这个法宝了。为娃娃们营造一个始终如一的“诚信”氛围,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得以“诚信”自律、他律,没有任何通融。如果只有老师在课堂上讲“诚信”,却没有家长的言传身教,甚至还有家长“鼓励”孩子们把拾到的(甚至是偷来的)钱物留下,支持甚至教唆孩子撒谎,就不会有真正的诚信精神。在诚信的氛围中成长的娃娃,诚信意识入心入脑,也就不言而喻了。
诚信第一,诚信至上!诚信,就得“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