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自川普上任美国总统以来,对赴美的工作签证把关日趋严格。近日,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则中国留学生的“回击”在圈子内也引起了渲染大波!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于童,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相继获得牛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取得香港律师执业资格,成为某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律师。2014年,她赴美攻读MBA,去年,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加入与教授共同创办的科技公司,主攻数据优化。在今年4月,她提交了H-1B申请,月底得到了中签通知。
然而,到了今年7月,她收到了移民局补件(RFE)要求,要求证明其工作岗位属于“专业职务”。在第一次补件寄后,到了9月,于童再一次被要求补件,要求和第一次近乎相同。于童无奈,根据要求,再一次提交补件,还附上了一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推荐信。但到了今年10月,她最终收到的确是美国移民局的一纸拒信,并且被要求60天内离境。
据悉,于童会在美国时间的28日启程离开美国。不过,在23日的时候,她将自己的这些经历写奋笔疾书,文章在纽约时报上一经发表,便引发各路关注,不少读者向她表达了对她遭遇的同情和共鸣。
于童的文章言辞激烈地叙述了自己的遭遇,从六个月前抽中外籍技术型员工的H-1B签证时如中彩的心情,到如今被要求在60天内离开这个国家的沮丧。
到2016年为止,抽中H-1B签证申请就相当于被移民局接受,是十拿九稳的。而如今却未必,并且于童的遭遇也不是个例。很多像她一样的国际学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有些人从谷歌、苹果和普华永道等公司得到了工作职位,但他们的签证申请遭到拒绝,或者,根本没有进入抽签程序。
虽然大部分人都站在了于童这一边,也有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现任南加州大学工业工程院终身教授的minMax创始人John Gunnar Clarsson对于童的说法不敢苟同。他直言于童并不能算是她自己口中的人工智能和数据领域的专家,她的工作经验更多集中在法律和商业领域,而没有任何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并且他对于于童文章传递的美国正在失去一位顶尖人才的信息表示不屑,认为这是言辞迷惑,还质疑所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推荐信的含金量。
事已至此,这个结果已经不会改变。这个事件,也是美国当前工作签证政策缩紧的大背景下,万千留学生的缩影。尽管美国政府一再表态,如此严格是为了淘汰掉不合格的申请者。但是,认为学了STEM技术类专业,就能留下来的同学,是时候看清局面了。选择留学美国的同学们,对于未来的就业和生活还是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